第3部分 (第2/4頁)
開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以概括為十二個字:
武川軍閥,關隴勳貴,混血家族。
難怪楊堅改朝換代來得容易,因為這不過是同一統治集團內部換屆,並不危害到集團的根本利益。這就像一家公司用更能幹的人替換了不稱職的總經理,股東們不但不會損失既得利益,反倒能夠獲得更多的紅利,誰會反對呢?'41'
毫無疑問,這樣一個集團的政治路線,勢必以關中為本位,為基地,為出發點和立足點,實行關中本位政策。皇太子楊勇代表的,就是這個利益集團和這條政治路線。'42'
楊廣卻不一樣。
作為楊堅的次子,蕭妃的丈夫,二十二歲時就擔任揚州總管的青年皇子,楊廣至少在情感上更偏向於南方。坐鎮江都十年中,他對南方文化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對南方士族表現出最大的尊重,甚至能說一口流利的吳儂軟語。就連在宗教信仰問題上,楊廣都跟楊勇唱反調:楊勇支援三階教,楊廣則力挺天台宗,並受戒成為天台宗的俗家弟子。'43'
楊廣儼然成為江南地域集團的代言人。
也就在此期間,楊廣與楊素結為政治聯盟,牽線搭橋的則是宇文述。這是可以稱為“南方系”或“老二幫”的聯合陣線 :楊廣在皇子中排行老二,上面有哥哥楊勇;楊素在輔臣中排名第二,前面有宰相高熲(讀如窘);江南士族在帝國的政治地位也如此,關中本位讓他們成為二等臣民。
現在,心有不甘的“老二”們聯合起來了。那麼,壓抑已久又奮起一搏的他們,能成功嗎?
關鍵的關鍵,就看隋文帝的態度。
態度在廢立之前就已經表現出來。開皇十九年(599)八月初十,也就是楊勇被廢的一年前,建國以來一直擔任宰相的高熲被罷,還差點被殺。高熲可是隋王朝的開國元勳,任職近二十年時突然遭此打擊,恐怕只有一個原因。'44'
沒錯,他已經由棟樑變成了絆腳石。
事實上隋文帝廢楊勇立楊廣之前,是徵求了這位老宰相之意見的。高熲的反應是大吃一驚,然後長跪不起說:長幼有序,太子豈能說廢就廢?'45'
文帝默然。不久,高熲被免職。'46'
與高熲一樣慘遭不幸的還有三階教,這個中國佛教的宗派在楊廣被立為太子後,也被隋文帝下令禁止傳播,時間都在開皇二十年(600)。但如果我們知道,高熲是三階教最大的支持者和贊助商,就不會對此表示驚訝。'47'
種種跡象表明,這場鬥爭的總導演是隋文帝自己,楊廣及其同黨或幫兇只是順應了潮流。煬帝跟後來的雍正一樣都是合法繼位,他在文帝死前是否推了一把已不重要。'48'
那麼,隋文帝為什麼要更換太子?
為了改變政治路線。事實上,隋文帝在建國之初,即明確表示要與北周告別。為此,他進行了政治體制的改革(詳見
第三章),到晚年則開始反思關中本位政策,最後毅然決定走馬換將。可惜煬帝在執行這一政治遺囑時急功近利又矯枉過正,以至於得罪了整個關隴集團,終於身敗名裂。'49'
這樣看,蕭皇后的待遇可真是奇怪。
隋煬帝卻不奇怪。實際上,營建洛陽和開通運河,都是當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做過和想做的事。而且,在經歷了長時期的動盪和分裂後,真正的中華皇帝都會打通南北。這也正是隋煬帝之所想。為此,他不惜東都和運河雙管齊下,結果是為民族建立了千秋偉業,為自己留下了萬古罵名。'50'
大運河,功德無量,勞民傷財。
是的,我們不能要求一個古人有“主權在民”的民主思想,卻可以批評他不該忘記“民貴君輕”的聖人教導。隋煬帝確實太不把人當人了。在他眼裡,民眾不過是可以任意驅趕和屠戮的牛馬和犬羊。結果正如孟子所說,君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為寇仇,司馬德戡的話並非戲言。
隋煬帝,其實是被自己擁有的絕對權力所殺。
幸運的是,有人從隋煬帝的滅亡中吸取了教訓。而且正如此人所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個政權,如果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反倒與民爭利,與民為敵,它的滅亡就指日可待,只剩下一個時間表的問題。
我們知道,這個人就是唐太宗。
第二章
唐太宗
高祖李淵
隋煬帝躲在江都時,李淵打起了長安的主意。
這是大業十三年(617)的春夏之交,各地反隋的鬥爭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