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吉恩
駕駛艙:全視野座艙
頭頂高:23。00米
全高:25。60米
本體重量:30。50噸
全備重量:72。20噸
裝甲材質:高達尼姆合金
發電機出力:3960KW
推進力:133000KG
加速度:1。87G
特殊裝備:塞克繆感應系統精神感應框架背部外聯推進器×2
固定武裝:腹部米加粒子炮×1。額定輸出功率:8。8MW;光束軍刀×2,收於兩手前臂裝甲內
選用武裝:手持裝甲護盾×1;護盾內建小型飛彈×3
選用手臂武器:光束步槍×1,額定輸出功率10。2MW;光束戰斧×1,藏於手持護盾內
遠端武器:浮游感應炮×6限定輸出功率各10。6MW,藏於背部上方
社會背景
U。C0092年。經歷哈曼之亂3年之後,地球聯邦與各個殖民衛星之間的關係越發惡化,基本的互信都不復存在。在之前大戰中消失的那一顆金色的流星(雖然是赤色彗星,之前開的可是K。O。G的原型哦~)。就在這個時候,帶領殘留的新吉恩軍隊。再一次,在這個地球圈颳起了動亂的旋風。
之前的大戰,可以說已經然新吉恩完全失去了戰鬥能力。雖然在阿克西斯潛伏期間,開發了大量新式MS,那時候戰鬥力完全凌駕於聯邦數倍之上(不算提坦斯和奧古,聯邦自己使用的高扎古、GMII完全不是對手;後期雖然開發了雷姆、GMIII,也只算勉強而已);但過於傾向於高火力、重灌甲的突進性思想使得主要軍費都用在那麼些試驗機上,強力的量產機開發一度陷入停滯。
普遍特點
這期間開發的量產MS普遍特點就是變形結構的使用。最突出的就是卡撒系列。雖然如此,單體效能低下的卡撒唯一優點就是易於生產。結構極為簡單,主體就是可變形的活動骨架,再附加上裝甲之後裝備武器。值得注意的就是變形為MA之後的高速移動和集團炮擊,不過MS狀態下卻只能接近戰。那些幾乎可以無視的裝甲毫無防禦效能可言。這一時期。新吉恩使用最多的還是老式MS的升級改造版本,雖然不能算主力,但對付GM之流還是綽綽有餘。
哈曼因為正太con太激烈,不小心腦充血掛了。她的老情人(或者說……夏亞你是lolicon)掌握吉恩命脈。為了鹹魚大翻身只能開發出兼備高效能和量產可能的新型MS。
這個時候,可以說新吉恩的軍費已經快要山窮水盡。之前開發的那一大堆MS,種類太多、整備難度又大,直接導致軍費的過度消耗,所以這一時期所需要的MS必須採用“控制成本……高效能—泛用性”。採用一年戰爭中令吉恩以並不豐富的資源抗衡聯邦的MS…06扎古為藍本。由阿斯海姆建造的AMS…119傑拉?多加正式開發並投入實戰。
開發基礎
事實上,真正的基礎應該是先前開發的扎古III,扎古系MS最終形態。從開發到實戰試驗,扎古III的正式紀錄只有兩臺。本來的打算應該是作為新銳高階機體使用,但過度重視火力的設計使得本來就較為沉重的機體需要新增更多的固定裝備,雖然使用了大推力推進器,但過度的裝備使得接近戰能力降到最低點,完全掩蓋了活動骨架高靈活性的特點。而在傑拉?多加的設計中,將扎古III的所有固定裝備都予以取消。並將整個機身劃分為數個單元,透過可分離介面進行連線,還可以根據不同的戰鬥環境需求更換不同裝備,用以達到泛用的目的。同時,為了保證戰鬥時間。儘可能的保留上半身的重灌甲,又為了提高靈活效能,在最大限度內削減了下肢裝甲。簡單的來說,反正都是單元化而且又在宇宙中。有沒有下肢都差不多(吉恩號的名言:腿是多餘的,只有不知所謂的高層才需要)。同樣被單元化的推進器。可以根據戰鬥需求裝備標準巡航型和長距離推進型兩種(可以說種命裡面的扎古就是AMS…119,結構完全相同,就多了胸側派熱口)。可以說這種設計,是非常符合新吉恩現狀的設計。
光束兵器
由於0085年開始,標準武裝中就開始推廣光束兵器,但在這之後由於對光束覆膜的大量使用以及少數高階機體所採用的I立場防禦,有段時間實彈武器的復活成為主流。而到了0093年,基本上量產機的效能或多或少都達到或超越MK…II的水平(由於效能優異,可以說0087年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