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實這一切的功勞,都是歸於一個人!”
對於史料上的記載,苗君儒也不加置否,有些史料的記載往往失真,把真實的事件塗抹掉。作為考古學者,他自然清楚當年的情況,每一國的使節都有自己的智囊團,若依一人之力,祿東贊就是再有本事,也不可能把那六個難題成功解開。功勞雖然歸祿東贊,但實際出主意的,自然是智囊團。活佛既然說歸於一個人,那個人肯定不是祿東贊,更不可能是整個智囊團,應該是智囊團中的某一個人。他當下問道:“那個人是誰?”
巴仲活佛說道:“你知不知道堪布智者?”
苗君儒對佛教在西藏的發展歷程,還是知道不少的。公元7世紀,佛教從大唐和印度兩個方向傳入西藏。大唐這邊,自然是隨著文成公主入藏帶去的;而印度方面,則是一個經歷了100年左右的弘法,到赤松德贊時,僧伽制度已初步建成,藏傳佛教“不論大小、顯密、禪教,講修兼收並舉,營造了前弘期的極盛時代”。他在研究西藏曆史的時候,看到過有關堪布智者的史料。傳說堪布剛開始的時候,並不是智者,名字也不叫堪布,姓什麼名什麼,已經無從稽考。他受釋迦牟尼的指引,帶著12個族人翻越茫茫雪山,步過萬丈溝壑,經歷了種種險難,終於到達了目的地。幾年後,堪布帶著當初同去的12個族人回到了西藏,儼然成了智者。他在藏王松贊干布的面前講經說法後,得到藏王的青睞,在幫藏王制定了“十善法律”後得到了堪布智者的封號。在藏語裡,堪布是個僧職。儘管堪布智者率領弟子一直都在努力地弘揚佛教,可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成效不是很大。直到文成公主進藏,佛教受到吐蕃王室和各級官員的青睞和信仰,並大力扶植,才迅速發展起來。
西藏史料以及佛教史料上,對於堪布智者的描述並不多,至於是什麼原因,那就有待後人去研究了。
巴仲活佛繼續說道:“當年大相帶到大唐去的12個智者中,為首的就是堪布智者。大唐皇帝提出那六道難題,其實就是堪布智者教大相解答的!”
苗君儒皺了皺眉,低聲說道:“雖然史料中沒有那方面的記載,但是我相信你的話。不過,我想知道的是,你究竟想告訴我什麼?”
巴仲活佛回身望了一眼大床上的那個活佛,低聲說道:“在你面前的,就是堪布智者!”
苗君儒朝那個活佛望了一眼,雖然看上去像雕像,可怎麼看,都同一個活人沒有區別,並不似死了上千年的乾屍。他知道有些佛教高僧在圓寂後真身不滅,形成琉璃金剛體。有一次去廣東那邊考古,苗君儒在韶關南華寺中見到了六祖惠能的千年真身。
苗君儒朝那具真身施了一禮,他這時候已經感覺到,活佛叫人把他帶到這裡來,絕對不是告訴他這點事那麼簡單。
巴仲活佛唸了一聲佛號,接著說道:“你既然是來尋找寶石之門的,自然知道桑布紮帶人尋找寶石之門的事,也知道達達小贊普叛變後,遭藏王滅族的事!”
苗君儒問道:“難道守護神殿的阿圖格部落,是堪布智者從藏王的刀口下救下來的?”
巴仲活佛微笑道:“當年堪布智者從藏王的刀口下救下了十男十女阿圖格部落人,並命他們永遠居住在那個山谷中,守護著神殿的秘密。可是過去了1000多年,終於有阿圖格部落的人走出了那個山谷,破了堪布智者留下的戒言,災難就開始降臨了……”
他說到後來,就不再說了,口誦六字真言。
苗君儒說道:“我見過一個從神殿中逃走的僧人,正是他指引漢人從神殿偷走了絕世之鑰。也見過幾個神秘的藏人,我懷疑他們就是阿圖格部落的人。而且我也見過神鷹使者……”
巴仲活佛緩緩說道:“你說的事我都知道。佛曰,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人無善惡,善惡存乎爾心。因果迴圈皆由天定,善惡本在一念之間,若無根源,何來因果?”
苗君儒似乎明白了巴仲活佛說的話,他問道:“你要我怎麼做?”
巴仲活佛一邊口誦六字真言,一邊用手勢引導著苗君儒跪在那具真身面前。令苗君儒驚奇的是,坐在大床上的堪布智者卻抬起一隻乾枯的右手,將手掌平放在他的頭頂。剎那間,他腦海中一陣混亂,緊接著卻又明晰起來。發生在1300多年前的景象,如放電影一般,一幕幕地在他腦海中閃過。所有的事情,都是與堪布智者有關的,從遠赴印度求法,到跟隨祿東贊去長安求婚,是那麼的清晰與真實。到最後,堪布智者坐在蒲團上,身邊跟著幾十個身穿紅黑色袈裟的佛教弟子,正在接受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