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大人對這裡的環境有些不滿意,急匆匆地過來解釋:
“大人,這裡環境是差了些。但這兒就是坐坐樣子給上頭看的,您可以去在碧州購置一處宅院。碧州剛剛遭逢天災,走了不少人,現在到處都是空房空地,賣得可便宜了。要不下官陪大人去外面看看?”
“不用了。本官在碧州有去處。”
“那就好那就好。”
看了內院,知府衙門便看得差不多了。
接下來便是談正事兒的時候。
府堂是衙門中最重要的一個機構,類似於大戶人家的總管,什麼事情都需要有府堂協助。作為府堂的頭頭,沒有誰比張維更瞭解碧州的現狀。想要把碧州治理好非得要張維肯出力不可。
碧州現今最急迫的問題便是災後的重建工作。
說到災後重建,李權還是具有發言權的,他可是親自主持了曲溪縣的重建。
碧州跟曲溪縣相比,在重建速度上明顯慢了許多。
問張維原因才知道這裡面的確是有許多客觀因素在。
碧州雖不是震源所在,但受災卻比碧州嚴重,因為洪水在破壞範圍上要比地震來得廣。洪水淹沒了半個必將,城南一夜間成了一片廢墟,房屋倒塌多不勝數,死的人更加不可計數。這樣的情況下,能保證不發生瘟疫已實屬難得。別說重建,就是清理廢墟都比在曲溪縣困難不知多少倍。
而且最關鍵的是,天災之後,碧州死了很多人不說,又逃難走了很多人,死的死,走的走。如今碧州人口少了大半。
人口少了一半,可縣城還是以前那麼大。多出來的空地怎麼辦?就算放任那片廢墟不管,城中都還有多餘的空房,又有誰願意出力去修什麼房子?朝廷出錢?那是不可能的。城南廢墟小說也有三分之一個碧州,出錢重建?那需要多少錢?而且也找不到人來修。
一是沒人出錢修,二是修來不知有何用,於是,城南廢墟就留到了現在無人管理。
李權問張維怎麼辦,張維也只能苦著臉一再強調自己不是不願出力,而是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在衙門空談也沒用,李權決定去城南看看。看看這廢墟到底怎樣了。
李權還上便裝,獨自一人來到碧江渡口。
從城北到城南只有擺渡過去,南北往來的人很多,船伕各個都很忙,李權在邊上等了小一會兒才等到一艘小船。
經過天災洗禮,碧江似乎還沒回到以往安靜的模樣,水流明顯急了,江水也渾了。
但風景不變,依舊是斜陽燒紅雲,天際跳魚鱗。
第355章 :再遇綠竹
“船家,天災之後生活可還過得?”
李權坐在船頭上,看著江岸風景,跟船家不過咫尺之隔。{}
李權隨意地問話,不過是想近距離地聽聽百姓地生活。
擺渡的是個年邁的莊家漢,看那手上的老繭就知道他幹這一行已經很久了。
聽李權問話,莊稼漢樂呵呵一笑:“過得?如何過得?天災之後誰又過得呢?”
“哎!”李權裝模作樣地嘆了口氣,“現在這日子的確是苦了些,不過好日子遲早就會來的。你看那邊的新橋不是已經在撲橋面了?再過些時日,大家往來就方便咯。還有,對岸的廢墟遲早都會沒有的,咱們要對朝廷有信心。”
李權現是身居高位,不自覺地有了點兒領導視察的味道,愁苦的表情頗有幾分體恤民情的模樣。
本來是一句很普通閒話,不料卻惹得擺渡的莊稼漢不爽。不等李權反應,表情忽的一變,只聽一句“去你丫的!”
船伕抬起船槳猛擊江面,江面再起波濤,船身劇烈晃盪。
李權神色大變,扶住船舷不敢亂動:“船家!你幹嘛?”
“幹你!”
那船伕不知發什麼神經,一漿就往李權臉上掃。
李權一個徹頭徹尾的旱鴨子,在晃動船上哪是別人的對手?只一下,李權便被掃得掉進了江裡!
噗通!
一隻旱鴨子應聲入水,甭管多高的境界,一旦落水啥也不管用。
“尼瑪比……”李權在水中掙扎著,破口大罵。但只要一張嘴便會灌一口渾濁的江水。
李權的呵斥那船伕根本不管不顧,彷彿跟自己毫無關係,自顧自地撐著小船回渡頭去了。
而李權只能在將中心拼命掙扎,水花濺起幾丈高,但越是掙扎,灌入口中的江水便越多。
很多人都注意到李權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