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來悟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旁的句安見主將被擒,急忙衝了過來,揮槍便刺。
張虎見躲閃已經來不及了,隨手將夏侯鹹遞了出去。
“撲哧”“啊”
連著兩聲!
好嘛?!
這一槍正將一個夏侯鹹穿成了糖葫蘆!
鮮血順著句安的槍桿望向滴答
說時遲那時快,張虎一提長槍,從斜裡刺出,直取句安的咽喉。
句安還沉浸在刺殺主將的迷糊中,哪裡有提防?
“嘭”的一聲,這一槍那叫一個準,刺了一個正著
句安連叫都沒有來得及,便一命嗚呼了
轉眼之間,敵軍主副將死了一對!
先鋒官孟建一直躲在後面,沒敢衝上前來。
張虎如此生猛的一面,被他盡數看在眼中!
媽呀!
太生猛了!
又見兩翼殺出敵兵,他心知此戰難勝,遂撥馬便逃!
別看這廝打仗不咋地,可是一旦開始逃命,那可是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了!
頃刻之間,他便逃出了一里之遙!
曹軍主將被殺,副將陣亡,先鋒官臨陣逃脫。
士兵們受到三面夾擊,早已退散奔逃。
張虎三人引兵衝殺一陣,押了俘虜回城!
回到城中,張虎便將姜維的書信交給眾人,說道:“此戰皆乃伯約將軍之計也!”
眾人聞言,無不稱讚。
忽然,守關士兵來報:“啟稟將軍,黃敘將軍、姜維將軍統兵抵臨關下。”
第386章 黃敘發兵取箕谷,鄧艾受伏鸚鴿口
第386章黃敘發兵取箕谷,鄧艾受伏鸚鴿口
且說黃敘、姜維二人統領大軍再出長安,進扎斜谷關。
原來,姜維接到調令,立刻前往長安。
從黃敘口中,姜維瞭解到鄧艾的情況,遂對黃敘講到:“鄧艾此人熟知地況,極善用兵。幾番戰敗,無疑其兵力不足也!若是其得蠻兵相助,後果將不堪設想!某知其發兵斜谷,未用曹氏三兄弟。曹仁三子皆功利之人,定會想辦法懲治鄧艾!”
“伯約莫非已有對敵之策?”黃敘從其言語中聽出了些門道,遂問道。
“不錯!我建議現在盡起長安兵馬,出斜谷關,取箕谷之路,直逼漢中。”姜維果斷的說道。
姜維這是要走褒斜道,直逼漢中城。
褒斜道,入川六道之一。又名石牛道、金牛道,穿越秦嶺的山間大道。北起斜谷口,沿褒斜二水上行,貫穿褒斜二谷而得名,南至褒谷口,乃是秦川同往巴蜀的主幹道之一,道路平坦,行軍通達。
褒斜道在歷史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沿用時間最長。棧道始建於戰國范蠡相秦時期。秦慧文王更元十一年,秦派張儀、司馬錯伐蜀,大軍即經由此道。是故,原來的穀道便被開鑿成了能夠透過大隊兵馬和輜重的棧道了。
此後,褒斜棧道一直是兵家必爭和經濟、文化交流的必行之道。
史記中有記載:棧道千里,無所不通,唯褒斜綰轂其口。
當時已經是商旅連亙,隱隱展展,冠帶交錯,方轅接軫,西川豐富的物資源源不斷的運往關中,三輔地區發達的文化交流傳望西川,發展了南北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
褒斜道是循渭水支流斜水及漢水支流褒河兩條河谷而成的一條穀道,是典型的循河覓道路線。斜谷口在眉縣之南,褒谷口在漢中褒城之北,因此又稱為斜谷道。
褒谷與斜谷同以太白縣的五里坡為發源地。褒谷先自五里坡而西,至太白縣嘴頭鎮南折,經白雲、王家塄交留壩縣,又經栝梨園、馬道、青橋驛交漢中城,再向南至褒義鋪、將軍鋪出谷口達河東店。
褒河上游稱為紅崖河,至江口改為太白河,至柳川又稱為下南河,至武關驛又稱為北棧河,至馬道以下才稱為褒河。
斜谷先自五里坡而東,至桃川以東的老爺嶺北折,經鸚鴿,直抵斜峪關出口。
二谷穿行於萬山叢中,商旅循谷而行,並無大的登涉之勞苦,自斜谷上溯至源頭五里坡,僅一道較平緩的坡,就進入褒河上源。順著褒河河谷南行,經太白縣、留壩縣,不翻大山即可出褒谷而抵達漢中。
如今漢中兵馬只有萬餘,算上鄧艾帶出來到兩萬,也不過是三萬之多!
姜維就是要趁此機會,一舉攻下漢中,奪取入川之路。
不然等到蠻軍到此,一旦開啟山戰,自己麾下計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