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後,不同意見已經只剩兩處了,曹操說道:“把襄、樊兩城讓給楊華,正好可以擋住孫、劉二人北伐之路,我們簽下協議,就讓他替我守著南大門吧,我也正好可以騰出身來對付馬、韓。但新野離許昌太近,對我們有一定威脅,這就不能給他了。此外,襄陽城中的三千兵馬我也有急用,要讓他們支援江陵。關於這兩點,你要再去給楊華說說。”
至於張遼徐晃二將的劃拔,曹操起初也有異議,他生平愛將,頗不情願。但程昱對他說:“我已看出楊華決不會在這上面讓步,否則協議不成,只怕要拼死一戰。”
聽程昱這麼一說,曹操也就不再堅持了。其實曹操心裡很清楚,程昱所謂的“拼死一戰”不過是“全體成為俘虜”的代名詞。這與損失幾名將官換得全身而退來說,孰大孰小,那是一目瞭然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眼下正是性命要緊的關鍵時刻,“寧可我負天下人,不使天下人負我!”這才是梟雄本色!一路上,本著這種精神,用“殺弱存強”來激發士兵潛力,用活人來填塞道路溝壑,無非就是為了自己逃得一命!這等事情都做了,又豈能在乎幾個將官去留?何況,聽說只要一紙手令過去,楊華自有辦法讓徐晃歸順,說不定裡面大有文章。楊華既然只點他倆的名,用人莫疑,疑人莫用!還是大方點好……
於是,程昱再去,使楊華同意了兩處改動。這樣,楊、曹兩家終於達成如下協議:
1.曹操割讓襄陽、樊城兩地給楊華,包括駐守樊城的五千兵馬;而襄陽守軍三千由楊華通知立時調往江陵。
2.雙方簽訂互不侵犯協議和江陵作戰期間允許曹軍在襄陽邊緣過境協議;期限直到曹操平定西北為止。
3.張遼、徐晃、文聘轉而終身跟隨和護衛曹操的侄女馮菁。
關於第三條之所以這麼寫,其實是又有個小插曲:那就是曹操說道:“在我一生當中,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一直都是別人降我,什麼時候下達過讓屬下投降他人的命令?這要讓我能說得出口,屬下也容易接受才行。”程昱於是就出了這麼一個折衷的辦法,說道:“那楊華夫人菁兒不是一直稱你為伯父麼?你就說,命令這些將領去保護你的侄女!這樣一來,一方面避免了面子上的問題,另一方面,說不定還能起到離間馮楊二人的作用。”曹操頓覺此計大妙!至於楊華則無所謂,反而暗中覺得古代的帝王將相實在好笑,就像後世的契丹向宋朝“稱臣”,而宋朝卻又要每年向契丹進貢一樣!楊華認為只要得到實惠就行,他與馮菁夫妻一體,歸於誰又有什麼關係呢?
這樣,曹操就對襄陽、樊城以及徐晃分別寫了一式三份的手令,至於張遼、文聘由於就在身側,便直接通知道:“文遠、仲業:你二人即日起終身跟隨和護衛我的侄女馮菁,不得有誤!唉,山高路遠,保重了!”
二將心知肚明,齊聲道:“是!”
張遼原本是呂布手下,他看著此刻的曹操,不禁回憶起以前呂布在下邳白門樓兵敗時的情景。那時城中糧盡援絕,城外曹兵如蟻,呂布環顧左右,謂然嘆道:“我們無法再戰了!眾將官,你們就砍下我的頭,下去獻給曹操,爭取活命的機會吧!”呂布雖然失敗,可他不失為一個英雄,深得手下的敬重。張遼當年原本誓死不降,是呂布臨終託他照顧貂蟬,才只得降曹活了下來。這幾年,反觀曹操的所作所為,任何時候都只是犧牲別人保全自己,哪有呂布當年兵敗時的氣度?這大概就是“英雄”與“梟雄”的主要區別吧!唉,問天下英雄何在?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但張遼總算還是重義的人,有始有終。他心中懷著深深的遺憾,向曹操拜倒,行了大禮。文聘猶豫了一下,也跟著下拜,然後二人便走到楊華這一邊。
文聘立即拜見楊華道:“在下久仰錦川公大名!此次奉命前來,願效犬馬之勞!”楊華忙道:“快快請起!歡迎加入我們的道教護教軍!今後便是兄弟一家,共創大業!別看我們現在勢力小,《老子》說過:‘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將來我們必定擁有全天下!”文聘原本對曹操就談不上忠誠,此時被楊華一說,心裡頓覺熱呼呼的。
而張遼卻淡然一笑道:“錦川兄久違了!如此奇謀妙計,比之當年更令人佩服!不過,曹公命我跟隨保護尊夫人菁兒,在未見到她之前,暫時還不能聽候差遣,希望不要介意……”這一番話,其實是張遼的矜持和傲骨使然,但客觀上給曹軍方面掙回了不少臉面,曹操程昱不由得暗自點頭。
楊華則毫不介意地笑道:“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