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家站起來恭送他離去,又議論紛紛起來,沈興淮跟著他的上司,金大人,是個瘦瘦小小的中年男人,在工部待了八年了,據說是傳臚出身。
他有些板正,又有些個迂腐,沈興淮來的這些日子比較謙和低調,他倒沒得為難他,另一個新人,許是年輕氣盛,剛來幾日就同金大人不對頭了。
金大人道:“那些個愚民知道些什麼,石板子路本就如此,再修能修到哪裡去!”
方大人冷哼一聲:“那路都出了人命,再不修修好,以後事情多的去了。”
金大人板著臉不說話。
幾位大人紛紛稀泥打岔,方大人的職位比金大人高一級,奈何當年方大人只是個同進士出身,金大人耿耿於懷。
待是下了職,沈興淮騎馬到熱河路去瞧了瞧,這條路離主城區遠,來的次數也少,到了熱河路沈興淮下馬走一走,這條路鋪的是石板,因太多馬車經過,石板有的裂了,有的凹坑了,更有直接碎了一塊的,馬車駛過,咯噔咯噔的。
另外就是這條路委實有些窄,放在現代,就跟一條單向道似的,現如今它就是一條雙向的,而且古人不分道,亦不知靠右行駛,有時候就亂得很。
沈興淮一邊走一邊記下來,路窄、來往車多。
再是觀其兩側,因此處偏,商鋪不多,都是一些打尖吃飯的,一邊有驛站和小集市,集市是官府建造的,多是賣給來往車輛的。
另一邊則有小茶鋪和餐館子,還有幾戶人家。這條路不算太長,但此路是出城的必經之路。
走到底,拐個彎就是通往東城門的路了。
那條路也是坑坑窪窪,還不是石板路,不過這條路勝在寬敞。
恰是一輛馬車飛馳過來,帶起一大片塵土,沈興淮掩著鼻嘴,剛想走回去,熱河路上也竄出一輛馬車,兩輛馬車在轉角處相遇,趕緊拉韁繩。
“你眼瞎啊,沒瞧見老子這兒,騎得這麼快趕著去投胎兒!”
“我早就轉彎了,你突然竄出來,誰他奶奶的眼瞎!”
沈興淮再是看了看那轉角,這路筆直筆直的,從另一條路上轉過來,只有到了這路口才能看見有沒有人,也是好在古代車速不快,如若放在現代,大底就是個交通高危路口。
他看完一圈回去,命人找些石灰和黏土來。
他是學建築的,水泥是英國一個工程師研究出來的,起初研究出來的時候也是一個偶然,原料也並不複雜,學建築的,並非畫畫圖紙那麼簡單,就像學服裝設計的還要考究一下衣服的面料,但他也忘記了按照什麼比例配兌。
只能親手試驗一下。
陳令茹要去處理些事情,把辰哥兒交給丈夫,回來就看見丈夫抱著辰哥兒在玩泥巴!?
辰哥兒高興得要命,捏著黏土,糊得臉上、衣服上都是,沈興淮按幾個比例兌了幾個試驗品,抬眼一看,忍俊不禁:“你這般要是被你娘瞧見了可要瘋了。”
陳令茹在後邊幽幽道:“已經瞧見了……”
辰哥兒笑嘻嘻地舉起黏土,麼嘛麼嘛地叫,邀請陳令茹同他一道玩。
沈興淮乾咳兩聲,同她解釋這些土的用處,陳令茹湊過來看,滿臉狐疑:“這,土造路?”
現在當然還不成,還需要放在窯爐中燒製,然後再鋪上去等冷卻凝固。也許堅硬程度沒法和後世的比,但肯定是比石板路平整的。
第二日沈興淮提早先去了一趟工匠部,工部養了許多工匠,有各個方面的,他尋了個修路的工匠頭頭,先是瞭解了造路的過程,再是讓他帶他去窯爐。
李壯有些摸不清這位大人的路子,這修路和窯爐有啥關係,但還是乖乖帶他去了。
沈興淮參觀了一遍,發現沒有一些旋轉的器材,他同李壯描述了那一樣東西,李壯聽得稀裡糊塗,訥訥地說:“大人,您說的東西小的沒見過,不過,倒是同搖苞米的挺像的……”
沈興淮眼睛一亮,道:“對,就是差不多那個東西,一個長筒,可以轉動的,最好能夠放在窯爐裡頭轉。”
“如果您要的話,小的可以給你做一個出來,不過,您要這個做什麼?”李壯猶豫了一番,還是多問了一句,又怕多嘴得罪這個大人,忙是道:“您要多大的?”
沈興淮笑了笑,道:“想燒製一個東西,麻煩你了。”
沈興淮也不知道要多大的,他只是想試一下能不能燒出穩定的水泥,就先讓他隨便弄一個,不管改造也好,要儘快。
李壯應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