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姑姑的一個叫法。)
劉繡娘勉強答應。
秋分同劉愫便一塊兒去學刺繡了,秋分是很開心,她本就喜歡做些手工活,她是靜得下心的性子,十分有耐心,可以一天到晚都坐在那兒做絹花。劉愫那屁股都坐不住三分鐘的,讓她來學刺繡可當真是要了她的小命,是沈英妹拖著她來的。
劉繡娘觀察了好幾天,倒是對秋分越發滿意,秋分雖不是聰明人,但也許真是有天賦,劉繡娘只需給她演示一遍,她照著學兩遍便會了,對那配線還挺有主意的,劉繡娘年紀也大了,年輕的時候守了寡,兒子也已成家了。心腸也越軟,秋分那不吵不鬧的性格恰好可以同她呆一塊兒,便是默許了秋分。
沈英妹本就同劉繡娘打過招呼,劉愫瞧著便不是那學刺繡的料,沈英妹只想磨磨她的性子,也未想她能學出些什麼來,劉繡娘有了心理準備可瞧她那不專心的模樣,還是忍不住嘆息,畢竟是自己的晚輩,好在還有個秋分得以慰藉。
小孩子們的成長都很快,在你不經意間就是變化了,又是過了一年,蜜娘便是七歲了,脫去了些稚氣,且是不在自稱“蜜蜜”了,眉眼間愈發像沈三,若是不笑的時候便是一派清冷,如同沈三一般疏離十足。但若是嘴巴一彎,笑起來兩個梨渦便是藏了蜜,讓人好生歡喜。
她生在家中的好時候,知事的時候又有兄長、範先生教導,性子純善,卻也非不知疾苦。許是見聞廣博,言行舉止間與那同齡人便有了夾層,鄰里間常言:那沈秀才家的好女與別人家女孩兒不同。可哪兒不同,且也說不出來。
沈興淮今年十二,範先生卻道:“可童生試。”
沈三大為驚訝,這十二歲便過童生試的鎮上沒出幾個,那縣裡年紀最小的童生還是幾十年前的,還是十三歲,十三歲的童生便被封為神童,十五歲中了秀才後此生止步於秀才,亦是傷仲永。沈三便有些憂心。
範先生信心十足:“你以為你兒子是你嗎?他心性堅定,可行!”
那童生試分縣試、府試和院試,過了縣試和府試便就是童生,過了院試方是生員亦稱秀才,沈三當年考童生便是考了兩回,又考兩回秀才屢試不中。
沈三自是希望兒子比他出息,可這太出息他又是欣喜又是焦躁,他兒子若是十幾歲就中了秀才,他這三十幾歲還是秀才,當真是不大好意思,便愈發用功,好明年考個舉人功名回來。
這考縣試得需村中人作保以及一位秀才推舉,有沈三在,很容易便是報上了名,黃氏聽沈興淮已要考童生,雖是不不大懂這科舉,卻是知道若要考秀才便要先考童生,亦是大吃一驚,才不過那十二歲。
沈興傑如今還在讀書,因家中出了個秀才,家裡長輩亦想小輩中再多出幾個讀書人,也要坐實那書香世家的名聲,沈興志於讀書一道無天賦,沈興傑還有個聰慧,便一直讀了下來,先在鎮上的私塾裡讀書。
黃氏便也讓沈興傑一同試一試,兄弟兩一塊兒報上了名。
縣試便是在那二月份,考五場,天氣還有些個冷,兄弟兩都帶足厚衣裳進去的,縣試只需三天,卻也是極為嚴格,需要搜查身體,寒冬臘月的,脫光了身子當真是極冷的。那兩個官吏快速檢查完,趕緊讓他穿上,見他年紀小小,便來考童生,便是笑道:“倒是個小神童呀。”
沈興淮笑笑不語,禮貌地道謝帶著自己的東西走進去。
因為他同沈興傑是堂兄弟,為了避免兩個人有所交流,他們分到的位子隔得很遠。他在進來前同沈興傑說過注意的事項,也不知記不記得住,遠遠地觀望一下,見他沒有立即升起爐子,放下心來,這帶的炭火肯定是不夠的,就必須用在刀刃上,這晚上還要冷,白天還可用些熱茶驅驅寒,晚上待如何。
他年級也算是場上數得著的小,但旁人觀他用得上皮襖,穿戴並不普通,想應是哪家的少爺吧。
蜜娘如今已知道什麼是科舉,也不會像兩年前沈三那時候般哭鬧著找阿耶,親自送阿兄進了考場,且有些不捨地盯著那合上的大門,“阿哥……”
“考功名哩,過些日子就出來了。”沈三摸了摸她的頭,想起他考秀才是這丫頭哭鬧得勁,忍不住笑了起來。
江氏亦是想到了,道:“你現在不哭啦?你阿耶院試的時候,哭得稀里嘩啦得像阿耶不回來了似的。”
車裡人都笑了起來,蜜娘噘嘴撇過頭,她記性不差,自是有印象,只記得那時天天坐在門口等阿耶,生怕他不回來,如今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哪會如當初一般。
沈三在縣裡有個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