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曉峰可不想掉坑裡,所以很有必要引進專門的技術,發展符合紅軍需要的載重卡車。
那麼當時的選擇多嗎?應該說還是不少的,德蘇關係還沒有徹底撕破臉,在汽車工業上,德國人還沒有卡脖子。不管是賓士、歐寶、寶馬還是MAN都有技術能滿足紅軍的需要。至於美國人,不管是貨車中的凱迪拉克(肯沃斯卡車,屬於佩卡集團)還是福萊納貨車公司也都能滿足需求,甚至連芬蘭的SISU(西蘇)卡車也能勝任。
不過李曉峰對這幾家都沒有興趣,德國貨雖然好,但是加工要求太高,不符合蘇聯的國情。在中小型貨車領域已經選了福特,大卡車就沒必要讓美國人繼續參合了,多元化的引進技術避免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很重要。至於SISU,誠然後來的西蘇卡車很符合蘇聯的路況,但是這畢竟是一家成立於1931年的公司,當年在技術上並不拔尖。而且引進芬蘭技術會讓一部分大佬很尷尬。
思來想去,李曉峰將目光對準了捷克和奧地利,不管是太脫拉、斯柯達還是斯太爾都能滿足紅軍的需要。而且作為東歐的這一票小國,其市場本來就不大,相信他們很願意拓展國際市場。
經過雅科夫的考察,李曉峰最後將目光鎖定了捷克的太脫拉和斯柯達。尤其是前者,作為卡車中的越野之王,它相當符合紅軍的野戰條件。畢竟紅軍需要的不僅僅是公路運輸卡車,而是擁有良好越野效能的載重底盤。
很快,在1935年12月,在李曉峰的強烈要求,以及提供無息貸款的支援下,引進太脫拉卡車及發展真正軍用底盤的工作全面鋪開。按照李曉峰的要求,重點發展的將是全驅卡車,重點就是6×6型號,甚至8×6和8×8型號也在未來規劃當中。
說實話,對此李曉峰是很急迫的,眼看就是1936年了,滿打滿算離德國吞併整個捷克斯洛伐克也是兩年多的時間。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全方位的榨乾太脫拉的技術,這真心是個難題。
為此,某仙人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對於捷克來的技術專家,一律用中央委員的標準予以接待,甚至從全國抽調最好的技術人員跟著學習,那真心是一分一秒都不帶浪費的。
在李曉峰的扶持下,在烏拉爾山區,一座嶄新的汽車城拔地而起。這座後來被稱為安德烈工廠的汽車城,從1941年6月開始在四年內生產了超過兩百萬輛載重卡車,其中接近一半是6×6型號,剩下的也多為8×4型號,解決了紅軍炮兵對牽引車輛的迫切需要。在二戰勝利的那一天,該城被授予了紅旗勳章。
而就在李曉峰忙著引進太脫拉技術的時候,在伊比利亞半島上,一場空前的政治危機已經迫在眉睫,圍繞著西班牙未來的走向,納粹德國和紅色蘇聯第一次在戰場上進行正面交鋒……(未完待續。)
67目標比斯開灣
1936年1月1日,正是列寧格勒最寒冷的世界,天寒地凍之間,一艘異常削瘦的船舶緩緩地從船臺上滑入了水面。這艘半成品穩穩地停在了水面之後,在幾艘拖船的幫助下緩緩地靠上了列寧格勒紅旗造船廠的舾裝碼頭。
一年之後,這艘被命名為卓越號的33型驅逐艦正式加入了北方艦隊的序列,而她的另外三艘姊妹艦也將陸續在北方艦隊服役。這就是開啟了紅海軍現代化開端的卓越級驅逐艦。
從卓越級開始,紅海軍開始迎頭追趕世界先進水平,一大批新式艦艇極大的提高了紅海軍的戰鬥力,在二戰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歷史上也將這個時間段稱之為紅海軍三十年代的造艦狂潮。蘇聯官方則稱之為三三年造艦計劃。
不過今天我們重點要談的不是紅海軍的造艦計劃,因為在這個時間段,全世界各國類似的造艦計劃太多了,比如說納粹德國的造艦計劃,比如說西班牙的大艦隊計劃。
日不落帝國,提起這個詞彙,同志們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但是第一代日不落帝國是西班牙,來源於卡洛斯一世(也就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洛斯五世)的那句話:“在朕的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
不過西班牙帝國的輝煌隨著大航海時代的落幕而完結,19世紀、20世紀的西班牙已經是歐洲的二流國家,尤其是被美帝在美西戰爭中羞辱了一頓之後,在世界二流國家中都屬於排末座的。
但是祖上曾經也闊過的西班牙很不喜歡這種二流的地位,為了維護海外殖民權益,也為了在歐洲能發出一點兒微弱的聲音。在美西戰爭結束之後,一直在討論怎麼建立一支“大海軍”。當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西班牙人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