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多,宏觀層面講,不管是BT2還是T26的效能都不夠理想,尤其是BT2快速坦克,輪履兩用設計從演習中看並不實用……”
羅科索夫斯基插了一句嘴:“是的,從坦克兵同志的反饋來看,絕大部分時間裡,他們都是使用履帶行軍作戰,主要是輪履之間的切換很麻煩,而且行走系統也不那麼可靠。”
李曉峰點點頭繼續說道:“BT2和T26還存在防護不夠?火力薄弱的缺陷?”
“是的,不管是BT2還是T26裝甲略顯單薄,在新一代反坦克武器面前顯得……顯得比較脆弱,而它們的火力又不足以摧毀堅固的工事,根據我們的判斷,它們的生存性恐怕是很成問題。”
李曉峰又問道:“我還聽說機械化部隊的後勤保障壓力很大?”
羅科索夫斯基頓時大倒苦水:“後勤的壓力太大了,油料的消耗完全在我們的估計之外。至於坦克和裝甲車的零部件消耗更是……這麼說吧,為了保障演習能夠正常進行,我們的後勤倉庫裡的所有備件都被消耗完了,甚至在演習末期,為了讓坦克正常出動,我們不得不拆東牆補西牆,從演習的經驗來看,坦克部隊的出勤率只有30%。”
這確實比較尷尬,因為李曉峰很清楚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圖哈切夫斯基時代只注重灌備數量,而忽視後勤保障。採購的坦克裝甲車輛總數確實不少,但是備件卻不多,一旦出了機械故障,就得像羅科索夫斯基說的去拆東牆補西牆,一度的每三到五輛坦克才能“保障”一輛能夠正常執行任務。
當然,這也不全是圖哈切夫斯基的責任,因為當時的紅軍上上下下都有這個毛病,管理太官僚化太粗獷化。再加上蘇聯當時的工業基礎和工業能力也不是很好,生產的出的產品跟紙面上的設計要求是有一段距離的,也就是說蘇聯的機械化裝備壽命是比較低的。
而後來衛國戰爭中就反映出了這個現象,當時紙面上蘇聯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裝甲力量,但是在戰爭初期卻顯得不堪一擊。除開德國的閃電戰偷襲之外,很重要的原因是這一大批巨量的坦克和裝甲車輛經過幾年的消耗(打波蘭、打芬蘭)機械壽命已經快要消耗完畢,相當一部分都只能裝樣子湊數而已。
“我會命令哈爾科夫方面緊急給你們支援,儘量的保障你們未來的正常消耗。”李曉峰嘆了口氣,又問道:“除了這些還有別的問題嗎?”
羅科索夫斯基很不好意思地回答道:“還有就是炮兵的問題,他們普遍反映裝備的牽引車輛效能不夠理想,一噸半的吉斯5汽車牽引76毫米野炮還湊合,對於107毫米加農炮和122毫米、152毫米榴彈炮來說實在是力不從心。同志們普遍反映希望裝備更多的履帶拖拉機,它們更好用。”
李曉峰笑了笑,因為這個問題他知道,對於剛剛才開始發展起來的俄國汽車工業來說,唯一生產方便和便宜的也就是吉斯5一噸半卡車。而這個車的效能對於當炮兵牽引車輛來說真心是夠嗆。尤其是這個車真心是民用貨車,軍用實在勉強,對於需要很強越野能力的機械化步兵來說,履帶拖拉機才是他們的最愛。
而之前有提到過,拖拉機在當時的蘇聯相當的緊缺,因為搞集體農莊,拖拉機的缺口不是一般的大。哪怕是紅軍也很難搞到足夠的拖拉機。不過客觀上說,履帶拖拉機確實比吉斯5汽車更合適炮兵使用。
想了想李曉峰決定幫這個忙:“我跟中型工業人民委員會商量一下,儘快滿足你的部隊對履帶拖拉機的需求。”
如果說來李曉峰辦公室之前,羅科索夫斯基是滿面愁雲,而現在他是歡喜得想要雀躍了。老領導太給力了,隨便就解決了部隊大部分們問題,這個訊息傳回去也能極大的穩定軍心不是!
不過李曉峰卻沒讓羅科索夫斯基高興多久,他很嚴肅地說道:“說完了裝備的問題,我們接下來談談戰術和編制的問題。從演習的程序中,我能看到第一坦克師和第二坦克師有好幾次突破預設陣地之後,很快就被‘敵人’的反衝鋒擊退了,對於這個現象你怎麼看?”
羅科索夫斯基回答道:“我覺得這還是坦克的效能問題,我們的坦克太……”
他還沒說完,就被李曉峰打斷了:“我認為這並不是坦克的效能問題,而是純粹的戰術問題!”
羅科索夫斯基吃了一驚,很不可思議地望著李曉峰,因為他覺得自己的老領導並不是什麼軍事家,對於機械化作戰理論並沒有透徹的研究。在這個方面的專家是圖哈切夫斯基、是烏博列維奇、是特里安達菲洛夫。而如今的機械化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