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果他們不打盧漢斯克,那麼很有可能將會直取哈爾科夫,然後相機北上。
那麼這個判斷是正確的嗎?應該說有道理,但不完全正確。伏龍芝的想法有點過於主觀了,如果叛軍真的是擰成一股繩,那麼十有八九,他的判斷是正確的。
問題是,參與叛亂的軍隊,不管是捷克軍團,還是那些不甘心失敗的白匪軍,並不完全是一股繩。叛軍的成分實在太複雜了,勢力和派系比布林什維克還要複雜。
有代表舊軍官的俄國舊軍隊勢力、有代表小資產階級和富農的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還有代表大資產階級、舊貴族勢力的立憲民主黨,更有代表外國勢力的捷克軍團。
這些勢力的目標並不是完全一致,本身就是矛盾重重,自然而然,他們所領導的軍官自然也是各自為政,誰都不鳥誰,誰都不服誰。很顯然,這樣一支烏合之眾,很難在關鍵性問題上達成一致。
比如,到底是直接向北,攻打哈爾科夫,然後一路殺向莫斯科,還是向東發展,呼應協約國集團在俄國遠東地區開展軍事行動。這兩條路,到底怎麼選擇,他們內部就吵成了一鍋粥。
有的勢力傾向速勝,便強烈建議北進,有的勢力則顧慮重重更願意東進獲取協約國集團的支援。反正吵來吵去,他們就完全得不出一個統一的意見。意見不能統一,自然也就各行其是了,於是有的開始向哈爾科夫發展,有的則開向盧漢斯克。
也就是說,就算盧漢斯克受到了攻擊,也不代表叛軍是準備東進。所以伏龍芝如果以此作為參考,恐怕在兵力部署上會出現問題。
“米哈伊爾。瓦西里維奇同志給中央打電報說,他個人判斷,叛軍攻佔盧漢斯克,起根本目的是直指察裡津,奪取了交通要點察裡津,敵人可進可退,將獲得戰略上的主動……”列寧在政治局會議上介紹著伏龍芝的判斷。
他慢條斯理地說道:“對於這種判斷,我個人認為是有一定道理的。叛軍呆在烏克蘭南部是沒有什麼出路的,他們必然要開展行動,那麼最有可能的就是向東發展。根據外國的情報,英美日三國很有可能在我國遠東地區開展軍事行動……如果遠東和西伯利亞失陷,那麼烏克蘭的叛軍將透過鐵路線於協約國溝通……那時候源源不斷的物資將極大的增強他們的力量,這將有可能扼殺我們的革命!”
列寧陡然提高了嗓門,萬分嚴肅地說道:“所以,我們必須防止這種糟糕的局面出現,守住察裡津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建議下一階段軍事部署的重點應該圍繞察裡津展開!”
列寧的發言在會議室裡引起了一片轟動,與會的政治局委員和軍事委員會委員都沒有想到導師大人會忽然提出這麼一個觀點,要知道,軍事委員會之前討論和研究得出的結果完全不一樣。
軍事委員會認為,叛軍更有可能北上攻打哈爾科夫,然後直取莫斯科,因為這是最簡單也是效果最好的戰略。如果叛軍能夠奪回莫斯科,那麼在政治上、軍事上、經濟上都具有不同凡響的意義。說不客氣點,如果莫斯科有失,布林什維克就失敗了一半。
應該說,這樣的觀點在布林什維克內部更有市場,因為布林什維克開展十月革命的時候,就是圍繞彼得格勒和莫斯科展開的,就是一場雙城記。現如今防著核心城市不管,而去關注一個小小的察裡津,這不是捨本逐末嗎?
反正托洛茨基是不太同意這樣的意見,他說道:“莫斯科是革命的巨大中心,這裡的經濟、軍事和政治意義都不是一個小小的察裡津可以比的。只有攻佔了莫斯科他們才有可能復辟,我很難想象,我們的敵人會犯這麼低階的錯誤,放著莫斯科不管,卻關注一個小小的察裡津,他們難道傻了嗎?”
托洛茨基也像列寧那麼忽然提高的語調:“我認為,敵人只能進軍莫斯科,只有拿下哈爾科夫,才能達成他們那些陰險的目的。錯誤的關注察裡津是不恰當的,這是一大失誤!”
托洛茨基的發言等於是直接向列寧挑釁,在這個問題上兩位導師大人的分歧之大,幾乎是難以彌合的。當然,這也不是什麼意外的事兒,處境被動的托洛茨基必須要透過積極的動作來挽回頹勢。而現在,他覺得列寧犯了明顯的錯誤,戰略的重點當然只能是莫斯科,不關注莫斯科,不保衛莫斯科,這不是腦殘嗎?
不過列寧堅持自己的意見,也是有其道理的,他有些認同羅科索夫斯基的意見,哈爾科夫—莫斯科方向本來就是重兵佈防(為防備德國人的二月攻勢),以叛軍當時的兵力,向在這一線上殺開一條血路,難度是非常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