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傷半徑超過20米,至於重炮那殺傷半徑在40米以上,真要抱團衝鋒,真心是送菜的。
實際上圖哈切夫斯基擬定的這個衝擊寬度都太窄了,根據後來戰鬥和演戲的結果,衝擊寬度再放寬一倍才算合理。
不過保持相對比較窄的衝擊寬度並不是圖哈切夫斯基的失誤,而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他其實也知道這個寬度還顯得太窄了,可是繼續拉開距離指揮作戰就成了大問題。
一個排五十到六十個人散佈在三百米寬的正面上,哪怕排長居中指揮,一道命令抵達兩翼也要傳遞一百五十米。嘈雜的戰場環境下,光靠喉嚨吼,那排長得有一副男高音的嗓子。
這還是排一級的,等到了營一級,正面寬度三千米,就算營長是帕瓦羅蒂也沒用。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只能用傳令兵,可傳令兵也是人,在敵人的炮火下來來回回的跑,不說累得夠嗆,小命也難保。
也就是說當年不是陸軍指揮官不知道密集陣型很危險,而是落後的通訊器材限制住了他們,正面寬度太大,根本就沒辦法指揮了!
圖哈切夫斯基無疑是幸運的,某仙人提前讓二戰中連排通訊的神器SCR536(也就是二戰中美帝大兵哥手頭經常能看到的方盒子“大哥大”)登場了。作為諾基亞公司的拳頭產品之一,SCR536在1918年和1919年突擊“生產”了一萬部,重點裝備了格魯烏和志願軍。
為什麼生產上要打引號呢?原因很簡單,雖然站在後世的角度SCR536技術水平不高,但是這個無電線才剛剛興起的年頭,這玩意兒就是高科技。以諾基亞當年只能鋪設電話線路的水平,根本是搞不定的。
所謂的生產其實就是諾基亞生產一個外殼,內部的核心電子元件都是某仙人透過聚寶盆提供的。說白了諾基亞就是幹了個來料加工的活兒。
之前在芬蘭戰場上SCR536被小規模試用過,主要是裝備給了紅鷹團。當時圖哈切夫斯基對這種方盒子“電話”雖然感到新奇,但也沒太在意。後來在內戰中圖哈切夫斯基幾乎淡忘了這種通訊器材(原因很簡單,SCR536理想條件下的最大通訊距離也就不到五公里,對於動不動上千公里機動作戰的東方方面軍來說,這玩意兒真心沒有什麼用)。
直到在攻擊波茲南的時候,當火箭炮兵使用SCR536高效快速的傳遞資訊,實現了快打快跑時,圖哈切夫斯基才反應過來。這玩意兒是陣地戰的神器啊!對於營級指揮官來說,這個小東西傳達命令太合適了!
於是乎圖哈切夫斯基很不客氣地就做了一回伸手黨,讓托洛茨基幫忙從某仙人那裡“搶”了幾百部SCR536配發給了攻堅部隊。有了SCR536的幫助,圖哈切夫斯基才能將部隊的攻擊正面拉寬,否則,接下來的攻堅作戰他恐怕得付出更加慘重的傷亡。
當然,光有SCR536也是不夠的,畢竟這玩意兒屬於輔助性工具,是戰鬥力放大器。具體的怎麼攻堅還要看戰術以及配合。
為了打好攻堅戰圖哈切夫斯基絞盡腦汁的想出了新戰術,為了徹底改變進攻部隊被動挨打的局面,他採取了兩個措施:一是為攻擊部隊配備“裝甲掩體”,其實就是一整塊鋼板衝壓成的“龜甲”,在平坦的地形上進攻部隊的前突偵察士兵可以躲在龜甲後面躲避敵人的火力;第二就是為攻擊部隊配備37毫米步兵炮,用於伴隨進攻,隨時隨地的支援進攻部隊壓制敵人的火力點。
整個進攻戰術分成了四個步驟:第一步是炮兵的炮火準備,在火箭炮大發神威傾瀉彈雨的時候,攜帶龜甲的步兵前進;第二步,炮火準備結束之後,由攜帶龜甲計程車兵探明敵人殘餘的火力點,將其通報給配合作戰的37毫米步兵炮單位,由步兵炮摧毀敵人的火力點;第三步,步兵開始突擊,在他們的掩護下37毫米步兵炮一起向前移動;第四部,在步兵和攜帶龜甲的步兵的掩護下,37毫米步兵炮進入敵方陣地,利用直射火力壓制和摧毀敵人的機槍火力點和野戰炮掩體,最後達成佔領和突破的目的。
圖哈切夫斯基的戰術看上去像那麼回事,似乎分工配合很明確很合理,但其中的問題也不小,很多都是這位天才元帥想當然了,在實際戰鬥中所有的問題都將暴露出來!
首先暴露問題的就是那個很醜陋的“龜甲”,圖哈切夫斯基的出發點是加強一線偵察部隊的防禦力,避免他們在敵人的火力下被大量殺傷。
但在實際使用中卻發現,這個龜甲雖然名義上能抵擋全威力步槍彈的連續命中,但是這玩意兒死沉死沉的,背上這麼一個烏龜殼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