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去的導彈每每都變成了竄天猴,又一次甚至飛回來擊落了載機。
很快,有線制導方案被放棄,紅軍開始全力攻克無線電指令裝置,花費了無數的金錢和大量的時間,總算是搞定了。
當時空軍以為這下就沒問題了,但是很快他們就發現高興得太早了。按照空軍原本的設想,制導完全由投彈手目視解決,這就需要投彈手準確的觀察目標和導彈的一舉一動。但是在實戰中很快就發現,這尼瑪根本就做不到!
為啥?很簡單,你想想投彈手瞄準鏡的視野就那麼大,既要鎖住目標還要觀察導彈,在戰場環境下這現實嗎?稍微做一個機動或者遇上了氣流,他恐怕就會丟失掉導彈的蹤跡,那時候還談什麼精確控制?
於是乎毛子又開始想辦法了,既然一個人既觀察目標又觀察導彈不現實,那就將這項工作分給兩個人,兩個人配合應該沒問題了吧?不過很快這個想法又被否定了,因為沒辦法配合!觀察導彈的看不到目標,觀察目標的也看不到導彈,配合各毛啊!
經過一番冥思苦想之後,毛子斷然放棄了目視制導的方案,換成了無線電駕束制導。很簡單,給轟炸機裝一部制導雷達,投彈手目視發現目標之後,將雷達對準目標發射無線電波。而導彈裝上雷達波接收天線,然後順著機載雷達電波的方向飛,這不就能準確制導了!
應該說這個想法是很不錯的,工程上也能夠實現,而且也簡單,投彈手其實就相當於幹了一個打手電的活,剩下的都交給導彈自己了。不需要人為的操控,多簡單啊!
簡單嗎?恐怕一點都不簡單,為什麼?當年的雷達效能太差,而空軍使用的瞄準雷達實際上就是海軍雷達制導導彈專案的副產品,這是一種圓錐掃描體質的單脈衝雷達。
這麼說吧,這種雷達的波束中心線(即波束最強輻射方向)與天線機械軸(即波束旋轉軸)成一定角度。當雷達天線連續旋轉時,波束便繞著機械軸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