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總而言之,丘吉爾的策略就是收縮和退讓,反正隨著戰後的經濟緊張,英國已經無法維持當年大英帝國的全球利益存在,與其眼睜睜的看著那些地盤被美蘇用各種方式侵吞,不如主動一點送給美國當人情,換取美國在其他利益問題上的讓步。
比如丘吉爾獲得了更優惠的經濟援助,數額高達三十億美元,這就給了財政瀕臨崩潰的帝國緩了一口氣。比如美國人同意了英國繼續維持在非洲的殖民利益存在,這多少算是給了一塊遮羞布。
最主要的是丘吉爾保住了之前維護了三個世紀的那個體系,只要這個體系還在,大英帝國就還能玩下去。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敢說未來大英帝國就沒有中興的機會了?
丘吉爾自認為自己是忍辱負重韜光養晦的一代明相,挽大廈之將傾,拯救國家於危難之間。只不過李曉峰並不這麼看,在他看來,英國人雖然吊住了一口氣,但是並沒有什麼東山再起的機會了,重新定義了英美關係之後,英國僅僅是美國的從屬者,未來在國際利益分配中,絕對是美國拿大頭英國拿小頭,沒有足夠的利益收益英國怎麼重新壯大?
說白了,按照英美的新關係,英國這輩子都只能是美國的從屬者,想要反超簡直是痴人說夢。
可能有有同志又要不同意了,說如果美國倒下了,英國不就可以再次出頭了?問題是要想一想,能讓美國倒下的只有蘇聯,蘇聯幹倒了美國輪得到英國出頭。更何況按照新的英美特殊友誼關係,英美之間的戰略利益可以捆綁得很緊,可以說是一榮皆榮一損俱損,美國完蛋了英國想要獨善其身,你就說笑話吧!
這麼說吧,丘吉爾所做的不是什麼扶大廈之將傾,而是給大英帝國這幢破房子重新裱糊了一遍,看上去是煥然一新了,但是實質依然是那幢破房子。這些裱糊的部位經過了一些年的風霜雨雪之後就會脫落,就會暴露出破房子的本質。說白了就是一項自欺欺人的面子工程而已。
看似丘吉爾的所作所為為英國爭取了時間,但實質上不過是苟延饞喘,不改變破房子本身,再怎麼粉飾也改變不了房子越來越破舊的本質。只要時間一到,這幢房子就會轟然倒塌。而李曉峰需要做的就是加速這幢破房子老化的過程而已……(未完待續。)
680
英國和美國正式達成一致結成攻守聯盟,對蘇聯來說壓力就比較大了。因為從實力上說,英國和美國相加幾乎佔據了世界一大半的工業和經濟能力,如果在算上同是北約國家的法國,那英美法的這個聯盟體系幾乎擁有壓倒性的優勢了。
在看看蘇聯這邊的盟友,幾乎就是一群窮兄苦弟,帶著這一群苦哈哈怎麼跟英美法等高富帥鬥呢?
反正從實力上說,差距確實很大,如果蘇聯任由這個圍剿自己的聯盟出現了,那確實是比較危險的。只不過李曉峰怎麼會束手待斃呢?在國際社會合縱連橫是必然的套路,不按這個套路來,真心是隻有死路一條。
李曉峰不想作死,所以在英美不斷走近的時候,他也開始了提前佈置,拆散英美之間的聯盟關係是不現實也不可能的。所以在這方面李曉峰就沒有白費力氣了。但是在北約集團中不止有英美,還有一個看上去不是那麼重要的法國。
說起來法國也是奇葩,二戰末期同蘇聯的走得比較近,一度是狠狠地坑了英美,但是隨著經濟不景氣和戴高樂的下臺,情況就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變化,開始拋棄蘇聯投入了美國的懷抱。這讓戰後初期蘇聯和法國之間的很多協議都無疾而終,讓李曉峰的大部分努力都化為了泡影。
不過李曉峰當時並沒有太著急,因為他太瞭解法國人了,往好了說法國人很浪漫,辦事情比較情緒化,但是往壞了說法國人就比較浪了。尤其是戰後這一段時間,因為二戰贏得比較窩囊,所以法國人的民族情緒比較激動,凡事只要上升到民族和國家的高度,那就等著看好戲吧!
看什麼好戲呢?自然是美國人的好戲,之前有說過美國援助法國的根本目的不是幫助法國重新崛起,而是想控制法國。馬歇爾計劃的本質其實就是為了控制歐洲。法國第四共和國是全面接受了美國的所謂援助,法國付出了一定代價獲得了救命的錢。
按道理說這是可以接受,但是法國驕傲的老百姓卻不這麼看,從後來的民意調查就能看出,法國老百姓是歐洲少有的認為美國的援助並不是幫助法國恢復經濟的根本原因,反而認為正是因為接受了美國的所謂援助導致了法國喪失了政治上的獨立和自主。
你瞧瞧法國人真心是不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