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決定命運。從戰爭爆發前後以色列高層的反應也能看出這一點,比如他們很關注美國的態度,生怕跟美國人鬧得太僵。所以他們才一直是畏手畏腳裹足不前。
本古裡安經過一番思考之後,決心緊急訪問美國,他希望做一做美國的工作,希望說服美國勸納賽爾收手,大家就維持現狀好好過日子難道不可以嗎?
很可惜,真的不可以。因為杜魯門希望事情鬧大了才好,這樣他也好轉移話題避免再古巴問題上繼續被新聞媒體吊打。至於納賽爾,他眼中的以色列就是宏圖霸業的墊腳石,消滅以色列是他既定政策中不可缺少的一環,自然也不肯收手。而且在他看來現在是猶太人主動求和,這說明猶太人頂不住了,只要再加一把力就可以獲得全面的勝利,在這種情況下收手?開什麼玩笑!這根本不可能好不好!
也就是說本古裡安這一趟美國之行又是白耽誤功夫,不光沒有起到停戰的作用,反而是讓埃及人的決心變強了,錯誤的以為在戰場上佔據優勢的是他們。反而加強了攻勢,準備一鼓作氣將猶太人推下海了。
緊急訪美沒有效果,對於本古裡安來說也只能緊急去蘇聯訪問,探一探蘇聯的口風,看能不能以比較低的代價獲得蘇聯的支援。只不過他訪問蘇聯的時機也有點不太好,因為蘇聯此時忙著兩件大事,第一是籌備即將召開的大會,另一件事則是忙著《列寧全集》的出版校對工作。這兩件事佔據了政。治局委員的絕大部分精力,比如說準備退休的斯維爾德洛夫就是主抓後一件事,這位可是《列寧全集》的編委會主任。
為什麼必須要斯維爾德洛夫掛帥呢?原因也很簡單,列寧在完成了自己的校對整理工作之後情況就直轉急下,先是第三次中風昏迷,好容易才搶救回來,但是這一次中風徹底的剝奪了列寧的絕大部分語言能力,導師大人只能含含糊糊的表達一些意思了,不客氣地說根本就是“苟延饞喘”了。
所以中央就必須要有一個有威望而且經歷過列寧絕大部分政治生涯的老同志來幫助列寧做最後的校對。選來選去,也只有斯維爾德洛夫和托洛茨基合適,只不過後者也正忙著寫自己書,比如《托洛茨基全集》、《托洛茨基十月革命回憶錄》,老託也是忙得一塌糊塗,只能抽出少部分時間幫著導師大人做校對整理工作。而斯維爾德洛夫卻是清閒,而且也是列寧最親密的助手之一,由他來負責這項工作也是再恰當不過了。
至於李曉峰,他的主要任務是組織下一屆大會,畢竟這一屆就輪到他當核心了,一切都要圍繞他打轉轉,必須要有他來組織這次會議。
你想想,兩大核心,一個忙著編書,一個忙著開會,中東的那點兒事兒自然只能稍微靠邊站了,尤其是考慮到猶太人的騎牆做派,晾他們一下也更方便討價還價。
負責接待本古裡安的是古比雪夫,按照下一屆大會的規劃,這位主要負責政府事務,是國家總理的角色,外交工作讓他負責也說得過去。
古比雪夫和本古裡安之間其實也沒談成什麼,因為雙方的分歧是比較大的。古比雪夫代表蘇聯希望以色列在中東問題上能夠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說白了就是讓以色列加大力度拉仇恨。而這是本古裡安不願意做的,他尤其不想得罪美國,而按照蘇聯的要求,不得罪美國是絕對不可能的。
反過來說,本古裡安是希望給予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的支援,但你想想蘇聯又不是冤大頭,怎麼肯幹。
所以本古裡安在蘇聯轉了一個圈,也沒能收穫多少支援,蘇聯方面唯一給予的保證就是沒有保證,除非以色列遞交投名狀。
返回以色列的本古裡安也是有些煩躁,這一趟出訪除了浪費航油和口水之外沒有任何收穫。兩個超級大國的態度都顯得很冷淡,看上去一切都只能靠以色列自己了。
那麼現在戰場上的情況又是咋樣的呢?埃及軍隊依然在孜孜不倦的試圖進攻,只不過收效不大。而以色列方面雖然固守住了陣地,但是總被動挨打也不是個事兒不是?
本古裡安經過同國防部緊急商議之後,終於達成了一個有限進攻策略。按照他的要求,以色列國防軍將在這一階段轉入進攻,爭取在一週的時間內消滅兩到三個旅的埃及部隊,將戰線向前推進二十到三十公里。
按照本古裡安的意思,這就是一次懲戒行動,主要目的就是打疼埃及人,讓埃及人放棄挑釁轉入防禦。這樣就算安理會的決議下來了,以色列也不會吃虧。
實話實說這就是一個折中的玩意兒,是以色列人畏首畏尾的最好體現。他們想要教訓埃及人,但又怕得罪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