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這次實戰的蘇聯方面的結果看,8枚P10一共只命中了5枚,命中率只有62。5%,說實話偏低。
當然,也不得不承認這一次成功開創了海戰的新模式,尤其是考慮到P10比歷史上蘇聯的早期反艦導彈輕了太多,一架伊爾28都能夠攜帶兩枚,甚至最新式的蘇7戰鬥轟炸機咬咬牙也能掛兩枚,戰鬥靈活性是大大增強了。
而且導彈的最大射程達到了45公里,有效射程不低於25公里,這對於依賴火炮執行防空任務的美國艦隊來說,是巨大的威脅。尤其是要考慮到P10並不是蘇聯最好的反艦導彈,更是新式的裝備了小型渦噴發動機的P15,以兩噸多的重量裝下了五百公斤的戰鬥部,還有擁有近100公里的射程,這個威脅簡直能讓美國的航母編隊膽寒。
隨著蘇聯加強了對南斯拉夫的空中打擊,鐵托終於是有點撐不住了,美國人送來的援助大部分在港內就被摧毀了,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戰略目標被摧毀,南斯拉夫的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一旦蘇聯加強轟炸或者乾脆出動地面部隊,那鐵托除了繼續上山打游擊是想不出一點兒辦法了。
就在鐵托憂心忡忡的時候,他並不知道,美國和蘇聯揹著他進行了一輪新的接觸,雙方在越南問題、南斯拉夫問題、中東問題上深入的交換了意見,並達成了一定的共識。
什麼樣的共識呢?其實說白了就是利益交換,蘇聯用在越南問題上的讓步換取美國在南斯拉夫問題上的讓步,兩大流氓各取所需,從某種意義上說也算是皆大歡喜……(未完待續。)
626事發
隨著兩大流氓漸漸達成一致,南斯拉夫問題有了解決的契機,蘇聯方面付出的代價是不再擴大對越共的援助,而美國則承諾不越過北緯17度線。雖然暫時沒有說將越南一分為二,但是這個結果恐怕是難以避免的了。
當然,這一切是越南並不知情的,胡志明還在想方設法的為了統一全國而努力,甚至不惜發誓越南不解放不統一他就不結婚。
對此始作俑者李曉峰卻是沒什麼感覺,他討厭越南和越南人,而且越南的地緣價值又不大,指望他像歷史上的勃涅日列夫一樣養著這群白眼狼,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一個分裂的越南對蘇聯更加有利,那就讓越南分裂好了。
基本上同美國人達成一致之後,李曉峰的關注重點終於可以轉回歐洲了。因為當前的歐洲真的不算太平,其實也是二戰之後積累的種種問題到了爆發的時候。
什麼問題呢?最主要的還是經濟問題,或者說生存問題。從1945年開始氣候就變得非常的不正常,小冰河期導致的乾旱讓整個歐洲的農業大規模的歉收,主要的糧食產區,比如烏克蘭、羅馬尼亞等中東歐國家以前是出口農產品換取外匯購買西歐的工業產品。但是此時他們不要說出口糧食了,在蘇聯和美國的全力支援下僅僅能維持餓不死人的狀態。
而對西歐國家來說,糧食一般不能自給,必須依賴進口,而這幾年中東歐又基本沒有糧食出口,只能前往南美洲收購糧食。但問題是,蘇聯也在這一地區大規模的採購糧食,直接導致了糧食價格居高不下。前面說了,包括法國、英國在內西歐國家經濟遭受重創,黃金和外匯儲備低到了極點,而以物易物南美的市場份額又大部分是美國的,這導致西歐國家很難從國際市場上獲得糧食。幾乎可以說完全依賴美國的支援。
但是,之前就說過,美國人不是活雷鋒,他給出的救濟是有條件的,美國人太想一勞永逸的佔據歐洲市場了,尤其是西歐市場。所以這幾年他們給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和義大利的經濟援助條件是相當苛刻的,不給美國開放市場,美國就堅決不給援助。
甚至對比之下,美國對中東歐的救援條件更輕鬆。當然其中的原因也是可以理解的。對美國人來說西歐面臨蘇聯的直接威脅,沒有美國的庇護什麼都不是,自然不擔心西歐反水投靠蘇聯,自然就要狠一點。而中東歐是蘇聯的底盤,想要將中東尤拉到美國那邊去,自然要多給點甜棗不是。
所以到這場災難到了1948年的春季時,西歐的形勢已經是岌岌可危了。法國市場因為向美國開放,幾乎全部淪陷,廉價的美國商品將法國本國貨打得抬不起頭來,經受了二戰摧殘的法國企業又大部分缺乏競爭力,此消彼長之下越來越多的企業破產,連帶著銀行也岌岌可危。法國人的購買力是一天不如一天,反正按照這種趨勢走下去,法國的總破產不過是個時間問題罷了。
法國的日子不好過,英國人也很悽慘,當時英國的中產階級也吃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