鼕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取得最大成果的,當然是屬於火槍了,本來就有突火槍作為基礎,再加上姜明所創造的鍊鋼之法後,槍管的問題只要解決,那麼就沒有什麼太大的難題了。鋼製槍管,木質槍身。後裝燧發,槍身上固定了打火錘等物。
槍管為鋼製三尺左右,由於有精鋼則可以縮小內徑至一指,尾端正上方有一小細孔,供引火。引火孔右側稍前方開了一條長三寸左右的添彈槽,供子彈填入。
填入子彈,在火孔上放上火石與硫磺混合物做的“炮子”,扣動扳機,打火錘落下,打著炮子,引燃子彈裡面的火藥,子彈射出。
子彈所用火藥是新近改進的,硝石用蘿蔔、蛋清等提純過,篩選均勻的顆粒捲入了做鞭炮專用的易燃硝紙中,頭部則捨棄了原來的鋼珠彈丸,換成了一端尖另一段凹的
型彈頭。
但是姜明還是有些不滿意,他十分的喜歡後世中那些打槍過後滿地都是彈殼時的場景,但是以現在宋朝的工藝,想造出那樣的子彈還需要很久的時間,但是紙質的子彈裝進防潮用的彈袋中,在江南潮溼之地還可以保證十天半月之內不受潮氣的影響,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王阿強的僱傭軍團成為了首次的試用人員,之所以敢孤軍犯險到雲南叢林中是靠著這種火槍和雷擊炮作為後盾。在取得戰績的同時,也為大宋的軍工發展做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經過兩年以來的多重試驗,也奠定了火槍兵的基礎,首批由赤紅八軍抽出的八千人成了大宋第一批成建制的火器兵,除了宋刀作為標準配置之外,其餘的手雷,雷擊炮和火槍變成了他們的長配武器。隨時作為突擊之用。
除了這些之外,姜明好像是消失在大宋政壇一樣也不見其的出現,一直有政事堂和軍事堂作為大宋的決策中心,反而這個時候,皇帝倒是不再重要了。趙每天倒是沒有什麼事情,這樣的情況慢的引起了楊太后一系人馬的警覺,特別是楊亮節經常出入內宮,問楊太后:“皇上是這樣當的嗎?”的時候太后經常做出深思之狀。
當然了,朝政的漸穩定,再加上姜明之前的刻意為之,皇權的力量漸漸的加大已經不滿足於被當做傀儡一樣使用,原來是要靠著眾大臣的齊心協力,但是到了現在穩定在長江南岸之後,那不安分的心慢慢的開始復甦起來。
但不是對於姜明的不滿,是對於陸秀夫等一般文人的不滿意,大宋幾代有權相執政雖然已經讓趙氏麻木是相比較一下姜明的尊重皇室,陸秀夫一班執政人員的慣性思維經使他們不滿意了。
因為姜明在時候,雖然是一言之堂是總是要請示皇帝或者皇太后,但是陸秀夫他們自持為忠臣些事情就獨斷了很多,有時候事情辦了,才請示皇上批閱,遇見有不同的意見時,往往也爭論不過這一班飽讀詩書的大臣,所以漸漸的皇室和大臣之間的罅隙,又產生出來。
特別趙也算是十分的勤奮,有種想恢復大宋開國趙氏時的榮光,但是陸秀夫、鄧光薦等人,偏偏認為自己是皇帝的啟蒙老師,還是拿十六歲的趙做孩童看待,對於趙有時候的想法,給予了堅決的拒絕。
比如就收復襄樊之揚州來說,本來陸秀夫貫徹的是姜明在政事堂主事時的套路,大家也都已經習慣了,但是趙卻是想著開始招降這幾個地方的官員,要是放在姜明的身上,肯定不會直接拒絕,而是慢慢的幫小皇帝培養一些人馬,來拖延時間,但是放在陸秀夫的身上,對於皇上的這種好高騖遠,卻是深惡痛絕,堅決的給予不支援,反而長篇大論的給趙講了近兩個時辰,一直到小皇帝做投降狀,才善罷甘休。
還有就是對於開封的哥哥,趙也是想寫書信勸慰,雖然知道是不可能做到哥哥反抗元朝,最起碼的可以說是盡到了一個弟弟的責任,但是陸秀夫卻斥責順昌王朝的趙顯為國賊。堅決的又給趙上了兩個時辰大義凌然的課程。現在趙看見陸秀夫等人就像跑開,真是不敢給其說話。
這個時候,楊太后才慢慢的後悔支援陸秀夫等人,借賜婚之名,剝奪姜明議政權力的事情。對於這一幫的文人士子,有點敬而遠之的模樣。有點想借助一些機會重新讓姜明上臺的想法。但是很快的被陸秀夫等人察覺。
開始還不是陸秀夫察覺的,而是作為皇帝的詩書傳授者鄧光薦察覺的,雖然趙已經十六歲了,但是鄧光薦為了以後皇帝能有所作為,還是經常去宮內為皇帝傳授四書五經,但是最近的一段時間,卻發現小皇帝提及姜明的次數是越來越多,心裡不由的有些擔心起來,又一次,甚至聽小皇帝無意中透露,太后也有意讓姜明來南京城做一些具體的事情,心裡頓時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