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線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別了平陽、鄭麗琬,還有一併來送的李世民、秦瓊、程咬金,踏上了前往慶州的道路。
羅士信這一次也沒跟李世民客氣。能帶走的一個不剩。蘇定方、莫虎兒、奎託斯、薛永、王玄策這些嫡系文武,自不用說。右驍衛、天節軍中的驍勇的猛士,尤其是騎兵,願意走的亦是一個不拉。統統帶走。
作為軍人。他們需要的不是父親母親一樣呵護,軍人從來不怕吃苦,只怕沒有屬於軍人的榮譽。所以評價一個好將軍,首要的條件不是什麼與士卒同甘共苦,亦不是什麼愛兵如子。而是能打勝戰,一個能帶著兵卒打勝戰的將軍,才是一個好將軍。至於與士卒同甘共苦,愛兵如子什麼的這些都是次要因素。有則更好,沒有亦無傷大雅。
羅士信毫無疑問是一個能打勝戰的將軍。是一位能夠給部下帶來榮耀帶來榮譽的將軍。其次他向來都是與士卒同甘共苦,一併訓練,以身作則。至於愛兵如子,羅士信或許差上一點,沒有到那個地步,但是對於士兵的關愛也是有目共睹的。
如他這樣的能打勝戰能與士兵同甘共苦,對兵士還不錯的將軍幾乎是沒有什麼缺點了,能在他麾下效力,正是兵卒夢寐以求的事情。
對於羅士信的相招,幾乎是沒有人不答應。
不論天節軍還是右驍衛都是老兵營,箇中的精銳都是上過戰場的強兵,當中的翹楚也多是以一當十的勇悍之士,只要配上優良的裝備,在經過一段時間訓練,戰鬥力必將再次提升,成為一支能夠如虎豹騎、玄甲軍一樣扭轉乾坤的強兵。
羅士信的預算是五百名額,這種兵數量不需要多,五百足矣。這還未正式組建,已有三百餘人了。餘下的兩百他打算在邊兵中挑選,依他所見,邊兵的戰鬥力或許比不上右驍衛、天節軍,但畢竟是茂守邊疆的兵卒,箇中應該不缺乏猛士的。挑個兩百餘人,當不是問題。
關於組建親衛隊一事,羅士信自然是與李世民提過的。對於羅士信的意圖,李世民亦鼎力贊成。作為玄甲軍的建立者,李世民自當是知道手上握有一支驍勇無比,在關鍵時候投入戰場,扭轉局面的精兵是如何的管用。其實不僅是羅士信,但凡擁有一點地位的大將,他們的手上都會有一隊軍中翹楚組成的屬於自己的親衛。
羅士信遲遲沒有組建,一來是因為他看不上步卒親衛隊,二來,畢竟根基不深,人手的調配存在著些許的問題。
他在這個時候選擇組建,也不出李世民的意料,還特地送了一個名字給羅士信,叫“捷勝軍”,取義自然是每戰必捷,每戰必勝的意思。羅士信有取名綜合徵,最怕取名字,這也是他將很多東西生搬硬套的原因。如果李世民不給提議,他乾脆的直接將岳家軍的精銳背嵬軍,生搬硬套下來,免得耗費腦細胞。
“捷勝軍”聽起來挺悅耳的,叫出來也夠吉利,羅士信也就從了。
兵源不愁,軍號都有了,唯一的不足還是缺少一個親衛隊隊長。現在三百餘親衛隊是由他親自入手訓練,暫時到沒有什麼問題。可是到了慶州,肯定是有大把的軍務等著他來處理,到了那個時候,他肯定無暇將心思完全放在捷勝軍上。
要找一個合格的親衛軍隊長,勢在必行啊!
現在羅士信也只能將希望寄託在邊軍中了,邊兵若是擁有合適的人選,將他提拔起來,也不無不可。
如此琢磨著,羅士信不由得加快了前行的路程。
李世民目送羅士信離去,秦瓊忍不住說了一句:“到了邊境,士信若是發現一個個邊軍那副熊樣,不知會不會氣得跳腳?”
李世民眯眼笑道:“若邊兵一個個都跟玄甲軍一樣,還要他做什麼,隨隨便便派幾個人都將突厥給滅了。”
**********
羅士信他們一路北上,過汾州、寧州直抵慶州。
慶州刺史孟孝敏,特地設下了宴席款待於他,綏州刺史劉大俱、延州刺史段德操一併到場。
在唐朝都督的權力極大,都督固然主要負責地方軍事,掌諸州兵馬、甲械、城隍、鎮戍、糧稟等所有關乎于軍事的事物,但也有總判府事的權力。也就是說只要他願意,一樣能夠兼理民政,施行軍政兩頭抓。
羅士信的都督職位在孟孝敏、劉大俱、段德操之上,也因此存在著節制的問題。現今天下剛定不久,官級制度還沒有完善,個個級別官職的分功還沒有明細沒有定性。對於羅士信這個突然冒出來的上司,三人自當懷著些許的不安。
不曉得羅士信是什麼人物,懷有什麼心態。尤其是當前李建成被廢,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