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線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所以戰事不能亂開,也不能亂打。不然就如秦末漢初的項羽一樣了……西楚霸王項羽崛起吳中,率八千江東子弟兵,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一舉滅秦,垓下戰之前,可謂未逢一敗。論及軍事水平作戰能力,即便是兵仙韓信也要避之鋒芒。但項羽之敗,便是敗於他的百戰百勝。太過好戰,打了太多沒意義沒必要的戰役,導致西楚越勝越弱。反之他的對手劉邦,雖是百戰百敗,可是在謀聖張良的輔佐下,便是敗戰也敗得有價值有意義,從而越敗越強,逼得項羽不得不鴻溝和議,最後兵敗烏江。
小日本懸壺海外,大唐若要征伐,必先逐漸強大的水軍,還要逐漸運送糧草的戰艦後勤,要付出巨大的投入,才能打這一仗。就算他們跨海一舉滅了日本,也得不到多大的利益。只會因為沒有戰略價值,自傷身體,得不償失。
羅士信在李靖的指點下也具備了相當的戰略遠見,明白戰略上的勝利遠勝於戰術勝利。
大唐到目前為止,立國也不過十年。一統天下也不過兩三年,正是百廢待興的局面。對外戰爭本就受到國力的限制。不可能貿然莫名的去打沒有足夠回報的戰役。
就算羅士信有這個想法,也只能藏在心底。等時機成熟了。大唐有餘力的時候,在行請命,分個三五萬的兵力足夠踏平日本島了,現在確實不是這個時機。
現在他能做的唯有制裁小日本與百濟……
羅士信因個人關係對於小日本是一天二地仇,三江四海恨,也就特別關注,從新羅哪裡得到了小日本的情況:小日本近來的日子並不好過。他們現在正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發展,這種跨時代的改革需要大批的人與各種先進位制度的支援……不論是西方還是東方,每一個跨時代發展的國家都會湧現出令人瞠目結舌的精英。便是這群精英推動了時代的發展。小日本文化底下,沒有正統的制度根基,想要完成這個跨時代的過渡,只能不斷的向先進的國家取經,從而改變。
歷史上多次派遣遣隋使、遣唐使學習便是這個原因。
如果這個時候。唐朝斷絕了與日本的一切往來,連同他的盟友百濟一起制裁,直接會斷了他們發展的基礎,讓他們進進不得退不得,陷入前後兩難的悲催局面。
滅不了你。也要將你釘死,為以後滅你做準備!
在這朝堂上也不顧什麼身份不身份的,跟魏徵一起你一言我一語的,以各種慘無人道的手段。說著如何制裁現在叫大和國的日本。
周邊的文武大臣帶著些許敬畏的瞧著兩個重度的中二大臣,各自在心底嘀咕:“這大和國跟他們到底有什麼仇什麼怨?要這麼恨?”
大唐立國不足十年,又存著尚武之風氣。滿朝文武絕大多數都經歷過戰爭的考驗,大多殺伐很重。極少有滿口仁義道德的衛道士。
魏徵、羅士信在朝堂上的地位不低,對於小日本的做法。滿朝文武也是同仇敵愾,對於他們的制裁輕些重些,並部室特別在意。見他們兩人如此義憤填膺,慷慨激昂,心中慼慼。
他們兩個一個以頑固出名,能將死的說成活的,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另一個擅於損人詭辯,能將稻草說成黃金……
面對他們兩個人,滿朝文武就算個別有著不同的想法,面對這兩中二組合,也不敢自討沒趣的提出反對意見。
李世民在龍椅皇位上看著兩人也大感頭疼,怎麼也想不到他們會組成同一條戰線,而且越討論越兇狠,生怕兩人頭疼腦熱之下來一句出征討伐大和國,然後就是種族屠殺什麼什麼的,趕忙義正言辭的道:“兩位愛卿,言之有理!我大唐有海納百川之氣,朕也有心將我大唐文化推向周邊各族,讓這天下都學習我大唐文化,將我大唐文化推向天下。但是大和國、百濟包藏禍心,面對我大唐的寬容,非但無感恩之意,反而包藏禍心,著實可恨可惡!朕絕不容忍大唐與如此白眼狼繼續交往,從即日起斷絕一切與百濟、大和國的往來。同時昭告天下,細表百濟、大和國罪狀,宣佈他們為我大唐之仇敵,誰與之往來,便是我大唐的敵人。”
得到李世民的親口認同,魏徵、羅士信的中二病得意緩解,心滿意足的退了下去。
魏徵是諫官,他的任務是提出建議,發表自己的看法,已經沒有他的事情了。
羅士信也是心滿意足,不過他的事情還沒完,作為刑部尚書,刑部大牢裡還關著一群受罪的小日本呢,怎麼處理,就隨他高興了。
**********
散會之後,李世民特地留下了羅士信,讓太監將他領到了太極宮西堂的御花園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