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約稱為汴京之約,並認為汴京之約是宋遼兩國戰略力量對比的轉折點,並感嘆說:“宋之所興,遼之所衰,在此一約!”
條約簽訂之後,大宋朝廷上下並沒有表現出歡天喜地的場面,而是很多大臣紛紛上書譴責江逐流賣國求榮。
最先上書的是范仲淹,當然這是江逐流和皇帝趙禎、劉太后事先安排好的戲碼,因為現在僅僅是簽下了條約,並沒有真正把土地交換過來,所以一定要做足戲份給契丹人看,讓他們覺得簽訂了這個條約是契丹人賺到了,大宋人虧死了。
范仲淹上書慷慨激昂,在奏摺中激烈地譴責了江逐流,認為他是國之佞臣,竟然將契丹龍脈之地割讓給契丹,這不是讓契丹人如虎添翼嗎?如果遼國國勢就此強烈,那麼罪責全在江逐流一人身上。
接著參政知事王曾也上奏摺彈劾江逐流,說江逐流此舉有以大宋之土地,資他國之嫌疑。
既然有兩個人起頭,很多大臣也就紛紛上奏摺彈劾江逐流。他們之中有一些不明真相的迂腐官員,認為契丹龍脈如此重要,斷不可還給契丹。燕雲十六州要不要無所謂,但是契丹龍脈被遼國人拿回去,那麼遼國以後“幾無可制矣!”
如果說這一部分大臣還是出於堂堂正正的“愛國之心”的話,另外一部分大臣就居心險惡了,江逐流立了這麼大的軍功,擢升如此迅猛,他們心中一直不平衡,而和遼國使臣談判的重任太后和聖上又託付給江舟,看見其聖眷日隆。此時既然有人攻擊江逐流,他們如果不趁機落井下石,那麼江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