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智亮和尚見楊戈居然領會了他的意思,以為他精通佛典,又打了幾個機鋒,卻不見楊戈回應,這才知曉這人並非自己所想,恐怕是偶有所得吧,也就不再放在心上。
接下來的宴會波瀾不驚,王通對楊戈三人很是客氣,為他們引薦了當地幾個頗有名氣的人物,其後更是請出那曾艾草與費青奴在席中相陪。
胡刀見到費青奴,身子就已是酥軟了半邊,眼角都擠出了若干笑紋出來,黏在費青奴身邊,不住的挖空心思逗心中佳人開心。但對費青奴而言,這個滿臉匪氣的軍漢卻是她最不願看到的,但又不好意思明言,只好勉強擠出笑容,敷衍著胡刀。
比起胡刀,謝英超的表現就很令人矚目了,甚至比起楊戈更加讓人刮目相看。一襲白袍,眉清目秀,再加上世家子弟的風度與口才,讓席上諸人更是高看了一眼。曾艾草自然也不例外,嬌笑著坐在謝英超邊上,吃吃的笑個不停,好似已經完全忘記了方才的尷尬。
但落在王通的眼中,楊戈與另外兩人又有不同,只是安靜的坐在那裡,傾聽著眾人的發言。這一副做派,也不像是刻意做出的矯揉造作,而是一種平和,就像清風拂過小溪一般,顯得是那麼的和諧。
王通不禁心中更是詫異,這樣一個人,手下兩名隨從,一個世家子弟,另一個卻是如馬匪一般,當真是個奇怪的組合。他一向求賢若渴,此時看到楊戈,心中不免起了招攬之意。
王通自幼出生在官宦世家,從小受其父親王隆影響,認為當世雖然一統,但苦無救市良方。當朝官吏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為自己聚斂財富,天下將要大亂。從此胸懷四方之志,更加發憤讀書。
稍長,即外出求學,先後學書於東海李育、學詩於會稽夏典、問禮於河東關子明、學音樂於北平霍汲、考易於族父仲華,系統地研究了《書》、《禮》、《樂》、《易》,從而學識大進。
隋文帝仁壽三年,王通西入長安,向隋文帝奏《太平十二策》,詳細地分析了當時的政治形勢,總結了歷史上的經驗教訓,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張。深受文帝賞識,誇獎道:“天以生賜朕也”,決定採納他的建議並委以重任。
無奈他的建議觸動了朝官的利益,受到當朝大臣們的極力反對,無法付諸實施,王通因此作了一首《東征之歌》準備回鄉。歌中嘆道:
我思國家兮,遠遊京畿;忽逢帝王兮;降禮布衣;遂懷古人之心兮;將興太平之基。時異事變兮;志乖願違。迂嗟;道之不行兮;垂翅東歸;皇之不斷兮;勞身西飛。
隋文帝聽到後很傷心;兩次挽留;均被他拒絕,毅然決定返鄉,以教書為生。
近年來,山東旱情愈加嚴重。王通感受頗深,認定這是**。特意延請佛教信行大師與道教青霞道長,欲追求他畢生的夢想:三教合一。
沒想到所邀兩人都沒到場,信行大師也只是派來了智亮和尚為鄉民求雨。這對王通而言,無異於一種精神上的打擊。但是,前兩天他的知交好友李密的來信,讓他重新又振作了起來。
三教合一,大勢所趨。既然你們不願,那就用李密的辦法吧。
王通心中有了異念,對楊戈等人更是刻意的交好拉攏。言談之間,對禮部尚書楊玄感甚為推崇。話外之意,竟是讓楊戈三人到洛陽之後,可徑自到尚書府求見,有他王通的手書,來日必得重用。
對王通的賣好,楊戈自然心中不置一詞。其時大隋雖然統一,但多年來積累的種種矛盾,又豈是一時半會就消弭得了的。像王通這等角色,恐怕也看出了有些問題。既然提起楊玄感,不用多說,這人肯定也是與李密為伍的。嘿嘿,讓老子投靠那個短命的楊玄感,這真是腦子壞掉了。
不過面子總還是要給的,當下楊戈喜笑顏開,無比熱忱的收起王通臨時寫就的一份書信,放於懷中。此舉讓王通很是開心,更是囑咐府中管家為楊戈等人奉上不菲的盤纏,聊表寸心。
既然送上門來,自然是不拿白不拿。楊戈欣然笑納,隨後藉口明日還要趕路,與胡刀謝英超兩人拱手相別,回到了客店之中。
待他們走後,智亮和尚捻著念珠,輕聲對王通說道:“王施主,貧僧觀那楊戈面容,恐並非甘心情願,恐怕施主這一番苦心要打了水漂了。”
王通呵呵笑道:“和尚,在下也不會如此狂妄,認為這一席話就讓這些人唯命是從。不過是先結下一個善緣罷了,日後相見,總有個說話的藉口。正如你所說,這楊戈並非等閒之輩,尚書府?未必容得下他!”
楊戈三人滿載而歸。一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