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帝國大學再深造,透過試經(考試)的優秀者可以入仕為官。到邊郡授學的明師從帝國大學諸生中擇優錄取,三年一換,回朝後予以重用。
五是賑濟制度,這是確保西北兩疆和大漠穩定的基礎。陳群的賑濟制度不是單方面的無償饋贈,而是朝廷和外族,和邊郡百姓共同預防和抵禦災患。邊郡建官倉,官倉囤積的谷粟一部分由各地“入粟拜爵”的富豪運送,一部分由朝廷運送,一部分由當地府衙籌措。邊郡建馬政,朝廷投入錢財,並利用邊郡和大漠上的各外族戰馬、牲畜、草場等等,和各外族一起圈地養馬,養牲畜,以備戰爭和災患。
陳群對外策略的原則就是“征伐和安撫”,但他偏重安撫,而且很多政策都是幾代人,甚至百年以後才能看到效果,所以這個新制的對外策略在朝議上很快得到了透過。然而,接下來的事就讓所有人目瞪口呆了。
陳群為了實施這個新的對外策略,說服了天子、張昭和荀攸,做了一番人事調整。
太史慈由第四軍區司令一職調任第二軍區司令,而第二軍區雖然是大漢都城所在地,但是其重要性卻是比不上第四軍區。中將文丑出任第四軍區司令,主掌第二集團軍。
在遷都長安之前,北疆將防務進行了調整,分為十個軍區,冀州是第一軍區,司隸是第二軍區,益州是第三軍區,荊州是第四軍區,揚州和徐州是第五軍區,兗州和豫州是第六軍區, 幽州和安東都護府是第七軍區,幷州是第八軍區,漠北都護府是第九軍區,涼州和安西都護府(現在的青海和西藏,也就是當時羌族的主要聚居地)是第十軍區,第十軍區在如今還包括了新成立的西域都護府。
第四軍區如今雖然只有南陽一郡之地,但是卻是扼守京畿重地的南大門,位置極為重要,在各大軍區中是排第一的,而第二軍區雖然是如今大漢的都城所在地,卻只是排行中下游。太史慈認為陳群有意把他趕出朝堂,對陳群極其憤恨。
而陳群似乎為了平息太史慈的憤怒,馬上將太史慈拜為荊州牧。
之後,陳群又是發動一系列的官員調任,雖然最初北疆系的人都不理解,還要大鬧,可是當一切塵埃落定的時候,北疆系的人卻是在心裡面笑開了花。因為北疆系不但在軍界仍然是一方獨大,在政界也是掌控了地方,而在長安,北疆系的人地位絲毫沒有被削弱。
大家這才不得不為陳群的手腕感到震驚,他的政治手腕,完全的超過了夏王。
陳群打著實施新制的旗號,明目張膽地任人唯親,而內務部長張昭和夏王相沮授竟然置若罔聞,此事立即刺痛了朝中大臣,特別是門閥士族一系的大臣,於是朝堂上出現了一股辭職熱潮。
出乎意外,內閣總理陳群毫不在意,一概批准。只要你願意走,打個招呼就行,一點挽留的話語都沒有。
不過,隨即發生的事情,卻是讓這些大臣們瞪圓了眼睛。
建安二年四月上,朝廷詔告天下,恢復太學,擬定新制,以試經選拔人才,三年一次。但大漢中興之期,急需賢能之士,故第一次選拔直接徵召天下通知逸經、古記、天文、歷算、鐘律、小學、《史篇》、《本草》及以《五經》、《論語》、《孝經》、《爾雅》等各類人才齊聚京師,試經(考試)入仕。
一時間,朝野震動。
至此,朝廷不但有完備的學府系統培養人才,更是將民間的儒生也一網打盡,這完全的將門閥士族一系撇在了一邊。
這一計,實在是狠毒。
各地儒生賢良蜂擁而至,剛剛恢復的長安太學竟然人滿為患。
試經選拔在本朝一直是輔助選拔制度,主要是考儒家**,考試方法有射策和對策兩種。射策就是抽籤考試,內容側重於對經義的解釋,主要用於太學內部的考試,目的是督促諸生認真讀經,明瞭經義。對策則是根據皇帝或學官提出的重大國政、理論等問題,撰文以對,主要用於朝廷舉薦計程車人,皇帝和學官考驗合格後,就可以授官了。
選拔新制規定,試經考試分三種,分別是行策、試經和律論。這三種考試方法按照難易程度分甲乙丙三科。每科有規定的職官名額。
本朝最初的射策考試根據難易程度,分甲乙兩科。王莽時,將兩科改為三科,並增加了各科的取官人數。這種考試在王莽篡國之前是一年一試,光武皇帝中興後恢復甲乙兩科,兩年一試。不過隨著太學規模擴大,儒生增多,考試製度隨即開始改動,漸漸也就流於形式,以察舉薦士為主了。
五月上,試經考試開始。內閣總理等公卿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