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擄掠,還可以佔據更多水草豐茂的牧場,尤其重要的是,那時須卜骨都侯根本無須得到大漢國皇帝的承認,他就是匈奴人的大單于。因為那時這塊地是匈奴人的了,匈奴人是居住在自己的領土上,和大漢國半點關係都沒有。將來,等到大漢國勢力強盛捲土重來,早就時過境遷了,那時大漢國皇帝只要匈奴人臣服,什麼條件都會答應,至於勢力衰落的於夫羅早被踢到一邊去了。
就在匈奴叛軍各部落首領四下觀望,彷徨躊躇的時候,護匈奴中郎將趙雲卻給了他們重重一擊。
徵北軍化整為零,頻繁出擊,打了就跑,久而久之,匈奴叛軍習慣了,他們有時候遠遠看到徵北軍小隊殺來,連軍隊都不集結,舉起牛角號吹兩下,就把徵北軍嚇跑了。
到了中旬,草原上出乎慣例,居然下起了大雨,瓢潑大雨,整個大草原都浸浴在膜隴的霧靄裡。日夜出沒的徵北軍鐵騎隨著大雨的出現,突然消失的無影無蹤。匈奴人沒有在意,他們在大都尉蕩撒和封澈的帶領下,陸續聚集到谷羅城躲避大雨。
趙雲集結了本部三萬鐵騎,冒雨奔襲谷羅城。匈奴人看到徵北軍出現,既不集結,也沒有鳴號報警,而是像以往一樣,一邊大聲笑罵著,一邊懶懶散散地吹號嚇敵,直到徵北軍殺聲震天,鋪天蓋地地從雨幕中衝出來,匈奴人才意識到自己輕敵上當了。
匈奴人倉惶迎敵,拼死突圍,但因為受到大雨的干擾,幾次突圍失敗,死傷慘重,大都尉蕩撒和封澈先後戰死,匈奴人失去指揮,更是亂作一團,兩萬多人被斬五千,餘眾紛紛繳械投降。
匈奴叛軍在谷羅城大敗,全軍覆沒,震駭了匈奴諸部,許多搖擺不定的部落首領突然明白了,大漢國就是大漢國,他再怎麼傷痕累累,但他終究還是一個巨人,一個無法戰勝的巨人,得罪了這個巨人,最後的下場一定很慘。
於是,許多部落首領暗自派人到長城要塞,向於夫羅表示效忠,說只要於夫羅殺回美稷,重創須卜骨都侯和白馬銅之後,一定重新投靠單于庭。腳踏兩條船總比一棵樹上吊死要好,既安全又穩妥,這也是小部落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唯一辦法。
於夫羅精神大振,要求趙雲立即趁勝攻擊美稷,但被趙雲一口回絕了。趙雲毫不客氣地說,谷羅城一戰,佔盡天時地利,可一不可二。如今大軍糧草武器不足,人馬疲乏,草原上雨水不斷,根本不具備再次聚集大軍征伐塞外的條件。另外,叛軍遭此重創必定會吸取教訓,小心謹慎,不會再給自己這樣的機會了。現在叛軍重兵屯守美稷,要打就是硬仗血戰,雙方實力差距較大,無法進行決戰,還是耐心等機會吧。
於夫羅很生氣,認為趙雲是在故意刁難自己,於是數次上書大漢國皇帝陛下,懇求天子催促趙雲儘早出兵攻打美稷。
但是,趙雲是車騎將軍直屬將領,大漢天子的聖旨在他這裡也是行不通的。拿趙雲的話來說,那就是我只認車騎將軍的命令。
須卜骨都侯匈奴族首領根據從各方面得到的訊息綜合分析之後,一致認為大漢國的皇統之爭剛剛進行到白熱化的地步,洛陽局勢一觸即發,很可能要爆發連場內亂。大漢國政局不穩首先就要影響到出塞作戰的漢軍士氣和軍需糧餉,然後這些漢軍將士將迫於國內形勢不得不撤回長城。如此一來,塞外危機也就煙消雲散了,而漢軍要想再次出擊塞外,恐怕要等很漫長的一段歲月了。
在他們看來,最壞的結局也就是暫避漢軍的鋒芒,完全放棄陰山以南的所有土地撤回大草原。
但撤過陰山,須卜骨都侯和白馬桐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他們的各部族在戰敗後,是繼續追隨他們撤到陰山以北還是選擇投降漢人留在陰山以南?這個問題其實很容易回答,大部分族眾都會選擇留下來。翻過陰山是鮮卑人的國土,他們遲早都要被兇狠的鮮卑人一口吞了,成為鮮卑人的奴隸,過上牲畜一般的日子。而投降大漢人,他們的日子要好過無數倍。幾百年來的事實已經證明了這一點,貴族首領們無法欺騙他們的族眾。
第五十二章 趙雲平匈奴(二)
護匈奴中郎將趙雲率部順利奪取美稷,大軍橫掃黃河以南。
這個訊息最先送到了車騎將軍府,留守將軍府的沮授喜憂參半。喜的是單于庭首府美稷奪回來了,匈奴大單于可以帶著族眾返回黃河以南的居住地了。憂的是美稷不是趙雲打下來的,而是匈奴叛軍主動讓出來的。
須卜骨都侯和白馬銅突然率軍撤退,一夜之間連退百里,讓徵北軍措手不及。趙雲雖然當機立斷督軍猛追,但除了把堅守在黃河以南掩護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