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氏0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是韓國復國的第一功臣,按理說,韓王成應該最重視他,應該雖信任他,韓王成開始也是這麼做的。任他為司徒,還準備任他為相。可謂是信任有加。
可是不知道為什麼,韓王成後來對他漸漸的疏遠了。開始張良有些不理解,他雖然對這些名利並不是什麼看重,本來也有意退隱。可是主動退隱是一回事,被人擠出來又是另一碼事。他對弗王成這種行為十分不快,又覺得他這麼做,不是明君所為,自己費了這麼多心血才恢復的韓國遲早還要毀在他的手裡。後來無意中聽到一個小道訊息,他頓時恍然大悟,同時也心灰意懶了。
原因很簡單,就是他姓姬。
韓國的王族是姬姓,和周的王族同宗。張良的祖先,也是韓國的王族。只不過是支族,後來漸漸的就遠了,除了一點血統上的榮耀,連他自己都不怎麼想到這個事情了。可是他忘了,不代表別人忘了。開始有人在韓王成面前說他閒話的時候,韓王成其實並沒有在意,他還把那些人給痛罵了一通,但是有人提醒他張良也是姬姓,同樣有王室血統的時候。韓王成坐不住了。
都是王族。張良的功勞又比他大。他能做王,憑什麼張良不能做韓王?更別說張良還有共尉這個強援。一想到這個問題,韓王成坐不住了。他覺得屁股底下這個王位危如懸卵,朝不保夕。
張良想通了這個道理,他反而倒釋然了。他想起了韓國的那今天才韓非子。韓非子雖然口吃,但是他對權術的理解遠遠超出了同時代的人。甚至超過了他的老師荀子和師兄李斯。他不善言談,但是很能寫文章。他寫的文章遠傳到秦國,雄心勃勃的要統一天下的始皇帝一見就驚為天人,以為是前世大賢的著作,以不能與他只談為憾。當得知韓非是與他同時代的韓國公子時,他向韓國提出了要求。而讓張良一直不能理解的事,當時的韓王居然輕易的放走了這個很可能重振勁韓的大才。最終讓他死在秦國的監獄裡。
但是今天他明白了,不為別的,就因為他是王室。如果是別的人,再大的才,韓王都敢用,因為你雖然有才,但是你沒有名份,你永遠只是韓王手裡的一把劍。而如果是王室。那麼這把劍對韓王的威脅就遠勝於他能帶來的好處。韓非越是有才。對韓王的威脅越是大,所以韓王寧願把他送給秦王,也不願意用他。因為用了他,他這個韓王可能就當到頭了。
張良的境遇,就和當年韓非的境遇相差無幾。正因為張良有才,正因為張良有強大的外援,正因為他為韓國的復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韓王對他更是不放心。換句話說,即使他不主動請辭,他也不可能在司徒之位上呆得太久。韓王信為什麼能在太尉的位置上做得那麼安穩。他的王室血統比張良可近多了?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韓王信的才能和資源與張良相比差得太遠,韓王有這個信心控制得住他。他的威脅遠遠不如張良這樣讓韓王寢食不安。
想通了這一集,張良心灰意冷。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為韓國做的這一切竟會落得這樣的一個結果。在痛苦的反思之中,他漸漸的明白了共尉曾經說過的一些話。
共尉胸中有太多的超越這個時代太多的思想,他雖然極力注意,但是在言談之中還是露出了不少馬腳。張良一開始聽到他這些想法的時候。曾經十分不滿,認為他是胡說八道,異想天開。親親賢賢,這是聖人都認可的規矩,沒有什麼可值得懷疑的餘地。共尉亂加評述,是思想不成熟、學問不精到的表現。可是遇到這個打擊之後,張良回過頭來再想共尉的話,他有了更深一層的領悟。在閒談之中,對共喬露出了對共尉讚賞的意思。
可是共喬卻不以為然,她笑著說,大兄奇怪的想法多了,先生聽到的這些不過是皮毛而已。張良十分感興趣。就刨根問底的打聽,越聽越覺的有趣。可惜共喬所說的也只是只鱗片爪,不成系統,吊起了張良的興趣。卻不能給出讓人信服的答案。張良見獵心喜,一直想當面和共尉好好的聊聊。有了這個想法,張良對共尉的態度轉了一個大彎,言語之中以前對共尉的那種排斥感不知不覺中化為烏有。他開始經常彈這首高山流水,他雖然不說,可是對他的一言一行備加關注的共喬還是感到了他心態的變化。
今天藉著這個。機會,共喬原原本本的把這些全告訴給了共尉。
共尉又驚又喜。
第十六節 敢戰死士
川嶺討從來沒有指望共喬能在他和張良!間起什麼作用,州爾從有原因很簡單,他這個妹妹他自己清楚,是個粗枝大葉的人。玩陰謀對她來說比女紅難上百十倍,而女紅正是她最痛恨的事情。如果真想讓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