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弓、弩,如此改進使得新弓能夠在弓臂縮短的情況下承受更大的拉力,而威力不減反增,配上特殊的三稜形箭頭和三尾羽,優秀弓兵的射程達到一百五十丈,有效射程超過七十丈,主要指標均超過同時代其他弓類。
至於經過鋼製部件改裝加固過的單兵弩射程更遠達二百丈,有效射程超過百丈。當然裡面少不了高勇帶來的技術革新:其中首推滑輪組上弦,不但能夠增加射程威力,還可使強弩為騎兵所用。此弩可以三箭齊射或者單箭發射,其上加有望山,標有刻度,利於精確射擊。
此外,高勇還根據現代衝鋒槍的可摺疊槍托開發了可摺疊的強弩,當時的弩身相當的長並且因為採用堅硬木製十分厚重,於是高勇對弩身進行現代化改造,除蓄力部分外幾乎全部採用鋼鐵鑄造,一次成型再細加打磨,體積大大縮減,更可進行摺疊。無論重量還是體積都小於同時代的弩,穩定性、便攜型大為提高。
鎖子甲是根據西方重騎兵穿著的鎖鏈甲改進而成,通體為小鋼圈環環緊扣,既保證了透氣性,又減輕了重量,增強了防護力,也不易破損,由於其為鋼環所制,刀劍砍不動↑不破,弓、弩亦很難射穿,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減震的作用,減小了量擴散導致的傷害。
板甲由一塊胸板和一塊背板組成,腋下與腰部用牛皮繩繫緊。最後以投擲短槍為基礎開發出四稜錐標槍。所有裝備均採用標準化生產,通用性、互換性極強,便於保養。不過由於弓和弩的蓄力部件仍然採用傳統方式製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弓、弩的產量為了與其他的弓、弩進行區分,將採用鋼製部件加固的弓叫做鋼臂弓,而弩則叫做連射鋼臂弩或者連射摺疊弩。至於弓弦的鋼絲化只好留給鄭渾研究去了。
不到半個月,除弓、弩外其餘裝備均開始量產,特別是板甲,製作方法雖然簡單,卻有著優越的近戰防護性,便於大量生產裝備,是步兵的首選裝備。鎖子甲及魚鱗甲由於製作工藝複雜只能夠少量生產,鎖子甲用來裝備騎兵,魚鱗甲作為將領及輕騎兵專用。
看到這些新裝備,最高興的莫過於高順了,他終於見到高勇曾經向他說過的重灌甲騎兵。
重灌甲騎兵配備了馬鐙、馬鞍,可以說是這個時代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騎兵。騎士內襯牛皮軟甲外穿鎖子甲,最外層包裹板甲,綜合防護力相當於十毫米厚的勻質鋼板。
重騎馬匹同樣要穿上特製馬甲,為鎖鏈甲與鱗甲結合而成,分為背甲、腹甲與頸甲,幾乎將馬匹徹底覆蓋。馬盔由高勇精心設計,嚴密覆蓋住整個正面,只露雙眼,額頭還有一根倒刺。馬盔用皮帶固定於馬頭。
騎士頭盔與重灌甲步兵頭盔是高勇最滿意的傑作,採用了星球大戰中達斯ap;#822;維達的頭盔樣式,頭頸部份垂掛鱗甲保護。遠遠望去,重灌甲騎兵黑甲紅衣異常醒目,僅有頭盔雙眼處露出一點點白色,威風凜凜、殺氣騰騰,如同即將爆發的雪崩、即將破堤的洪水,即使佇立不動亦使人心生畏懼、不敢仰視。
重騎兵攻擊力自不用說,唯有持久力差、攻擊準備費時繁瑣、僅能進行二三次有繡鋒等缺點,且衝鋒需要相當的距離進行加速,換句話說一旦重騎兵衝鋒起來將無所不破、無堅不摧,至於衝鋒失敗陷入敵陣……只能成為巨大的泥人。
重騎武器有兩種,一種是衝鋒用刺槍,此槍分為三段:槍柄、槍身、槍尖。平時三段拆卸豎立於馬後側,戰前組裝,內側是螺旋結構,如螺帽與螺母,外側以環鎖固定。另一件為馬刀,因為重騎兵只能用於衝鋒,當刺槍損壞之後,立刻改用馬刀近戰。這種馬刀以蒙古騎兵馬刀為原型加以改進,以利於高速衝鋒時的削砍。
輕騎兵主要強調機動力,故此其裝甲大量簡化並且輕量化,主要作用是防禦弓箭的射擊。輕騎兵同樣配有馬鐙、馬鞍,馬匹也用皮甲進行保護,個別重要的部分如頭、腹和前胸均鑲嵌了塊狀鋼片以求最大限度減小傷害。
騎士身上內穿牛皮軟甲,外套鱗甲,頭盔與重騎兵的相似,卻加以簡化,面具僅護住鼻樑以下部分,如此即可以增加視野也可以方便頭的左右轉向。此頭盔亦是輕步兵的制式裝備。輕騎兵的武器為強弓一把、摺疊弩一把和利於劈砍的馬刀一把。另配有臂盾,此盾呈橢圓形,用於抵擋箭支、刀劍劈砍。輕騎兵戰術以遊動、策應和遠端打擊為主。
輕、重騎兵互相配合,當敵人陣型松殺,用重騎兵進行正面衝鋒突擊。大肆消滅敵人有生量削弱敵人士氣;當敵人陣型密集不利重騎兵突擊時,輕騎兵便使用弓弩進行遠端射擊,用密集箭雨將其陣型打散。如果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