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壤宋國,早聽聞宋王偃會師五國結盟的事,自己這支人馬如此靠近宋國,也不得不防。
而且辰凌還派出密探,查其它幾國調兵出征情況,以及魏國另外兩路軍如何行動,不打算做出頭鳥,暫時把麾下將士訓練一番才是正事,回頭伐衛之後,還有伐宋,沒準日後還要跟齊國、楚國交戰,把這支魏軍訓練成一支尖刀,借刀殺人,等斬掉齊楚一些力量,齊楚魏交惡下來,兩敗俱傷,有利於燕國日後統一天下。
“密切查探衛國、宋國邊境,軍隊調動情況,還有糧草、軍械補給路線和駐紮地形等,越詳細越好,沒有準確的情報前,各軍營不得擅自行動,只在原地練兵。”
“遵命——”眾將異口同聲抱拳喝道。
辰凌目光一掃,凜冽地看著眾將道:“為了確保我軍的作戰能力,調動靈活,需要重新整編一下,按移動方式來劃分,主要步兵、車兵、騎兵三大兵種,以步兵為主,又分成重甲長搶手、刀斧手、盾牌手,精銳武卒,輕甲弓弩手,騎兵和車兵、斥候兵單獨為旅,配合步兵,執行相關任務,成立斥候隊、敢死隊、特種隊,設先鋒前軍、中軍、左右兩翼軍、後方輜重軍五大區,從今日開始,各軍部將領配合整編,伐衛凱旋後根據戰況,恢復原軍的編制。”
諸將相互看了一眼,都察覺主帥要大刀闊斧整改軍旅的決心,想到對方最近的威名,都不敢違逆,站起身同時抱拳:“喏——”
第0542章列國皆動
中秋過後,魏國出動大軍趕赴前線,浩浩蕩蕩,氣勢排山倒海,威壓過去,讓世人矚目,看到了魏軍的強盛與彪悍。
趙、齊、楚三國也不甘示弱,也派兵出征了。
戰國時期,陰陽家學說甚盛,各大戰國的旗幟顏色與服飾主色都是極有講究,有據而定的,講究的依據就是該國的天賦德命。
趙國與魏國都是出於晉國,卻推演出更加特殊的“火德為主,木德為輔,木助火性,火德愈烈”的火木德,旗幟也就變成了七分紅色三分藍色。
只見鉅鹿城外,聚集著數十萬的甲士,數萬騎兵方陣,向著中山國進發。
由於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一年多,因此建立起單獨編隊的騎兵,數萬人馬,清一色的鐵騎,一隊隊騎兵在前方開路,戰馬如洪水、長槍如鐵林,清晨的陽光照在隋軍的明光鎧甲上,映出森森冷光。
萬馬奔騰,轟隆隆飛馳而過,捲起煙塵,如一座巨山再向前推移,泰山壓卵,勢不可擋。
以馬服君趙奢為左軍統帥,趙袑為右軍統帥,太子趙章為中軍,大將王並輔之,廉頗統領騎兵,這支大軍浩浩蕩蕩直插中山國。
與此同時,趙王雄才大略,還派出平原君趙勝,趙國上將軍孔青,各帶兵靠近趙國西北的林胡、樓煩,要對這兩個遊牧部落動手,三面交戰,一舉完成趙國掃滅周圍小國的壯舉。
目前在戰國七雄中,除秦國虎狼之師外,唯有趙兵戰鬥力最強,隱隱壓過了魏卒,楚卒與齊卒略次之,燕、韓最弱。
中山國,都城靈壽(今平山縣三汲),前身為北方狄族鮮虞部落,皇室為姬姓,曾是周王室的嫡系,只是後來逐步與當地少數民族通婚,血脈不純,已經半戎半周了。
中山所佔的地利,雖不比秦國“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野”,但倚太行分支屏障,扼冀晉之咽喉,憑滹沱河之天塹,戰守遷之便利,優於趙國之邯鄲,而不亞於燕國之幽薊。
其實在戰國初期,大約在公元前432年前後,中山國就已經成為趙的傀儡政權,然而中山人並沒有屈服,於公元前414年乘趙國內亂,在顧(今定州市)重建獨立政權;但為時不久,經過改革而強大的魏國,在先後擊敗齊楚並佔領秦西河之地後,派樂羊、吳起於公元前406年滅掉中山。
中山人不甘忍受亡國之辱,於公元前381年在齊國的支援下重新復國,遷都靈壽,這次領導復國的桓公很有作為,幾次打敗趙國的進攻,疆土擴充套件至五百里,並修築長城抵禦外侵。
從中山國姬桓公開始,中山兩代君主“身勤社稷”、“憂勞邦家”,自強自立,富國強兵。當時,列國以戰車數量衡量國力,中山國被稱為僅次於戰國七強的“千乘之國”。
然而,中山國不能居安思危,無改革進取之心,當時秦、趙、魏等國推行變法,改革弊政時,中山不是臥薪嚐膽,卻醉心於孔墨學說,儒家和墨家思想是為拯救當時戰亂頻仍、生靈塗炭的社會苦難所開的藥方,由於它不適應諸侯間所進行的兼併戰爭的需要,所以在列國中沒有市場,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