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經過聯軍血與火的洗禮與千里逃亡的折磨,他們無論是士氣還是體力都很成問題;而西遼國的明主耶律大石過世還沒多少年,西遼國如今國力正盛,而且他們的軍隊一直與中亞穆斯林國家征戰不休,戰爭經驗非常豐富,就算夏軍處在巔峰狀態,也未必穩勝他們,何況是落魄不堪的現在?結果,在西遼國五萬鐵騎突如其來的襲擊下,人困馬乏的十萬夏軍只堅持了區區一個時辰就崩潰了。絕望的李仁孝自盡身亡,但仍有忠心的部屬護衛著年幼的王子李純佑向北退入大草原,此時他們的人數已經不足一萬。然而,當年耶律大石不也是kao著一萬騎兵闖出一片天,建立了強大的西遼國嗎?党項人一向團結,誰又能說他們就一定不能東山再起呢?
西遼國一開始出兵還能說是為了懲罰當初西夏人棄姻親之義於不顧,與金人合夥滅了大遼,可隨著他們不斷深入夏境,戰爭性質已經徹底演變為針對南宋(徵夏之戰是以收復大宋失地為藉口發動的)領土的侵略。西夏與西遼關係一向不好,當地民眾自然不會將他們當作趕走趙宋侵略軍的“解放軍”來看待,反倒是戒懼之心居多。再加上西遼雖然漢化已深,但他們與西域諸國征戰多年,其間常以屠殺和劫掠作為激勵士氣的手段,軍紀自然不會好到哪兒去。由於失去了正規軍的保護,基本上只剩老弱婦孺的西夏民眾只能任其魚肉。
第五百一十一章 特殊俘虜
在這種情況下,西夏民眾不得不將希望寄託在原本是敵對關係的趙宋聯軍身上,畢竟漢人軍隊(前提是正規軍,而且也只是相對而言,“兵禍”這個詞自有來由)的軍紀總要比他們好得多。於是,西遼軍隊無意中竟然幫助趙宋聯軍穩固了對原西夏土地的統治,這真是莫大的諷刺
吳璘先派那些新歸附的烏合之眾前去迎戰,結果自然好不到哪兒去,但吳璘卻藉此看出了各支軍隊的優劣與特點,並從中發現了一些人才。與此同時,那些投機分子見西遼勢大,忙不迭地再次換了主人,這下軍中的不安因素也得以排除。除此以外,這些迎擊的軍隊雖然大多速敗,卻基本完成了吳璘下達的任務,那便是堅壁清野。其實這方法和當初西夏人用的差不多,但是西遼國軍勢雖強,卻是以遊牧漁獵為主的鬆散國家,人口也相當有限,後勤能力與南宋相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結果等他們殺到興慶城下的時候,早就已經是人困馬乏了
其實,如果西遼軍隊見好就收,不管是吳璘還是鄭南臣都不敢率軍深入不毛,向他們並不怎麼了解的西遼國發起進攻,那就真的是吃了一個啞巴虧,而西遼則完全是淨賺不賠。然而,正所謂“貪心不足蛇吞象”,能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依然沉得住氣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光是以疲憊之師受阻堅城之下這一點,已經夠要命了,偏偏他們還犯了另一個更嚴重的錯誤,那就是輕敵。自出徵以後連戰連捷、未嘗一敗,令西遼軍主帥信心爆棚,而對聯軍的戰力卻是嚴重低估。於是,當吳璘再次擺出他那引以為傲的疊陣時,已經被驕傲衝昏了頭腦的西遼騎兵果然不怕死地衝了上去
西遼騎兵長久以來一直與穆斯林騎兵對抗,騎兵戰經驗十分豐富,所以他們才能那樣乾淨利落地擊潰西夏殘兵。但是,自西遼建國以後,他們的軍隊卻從未與重步兵密集陣型交戰過,所以他們才會傻乎乎地往槍陣上撞。戰馬的速度何其之快,等到他們預感到危險,已經來不及了。西遼人很快便為他們的傲慢自大付出了代價,吳璘甚至捨不得前排士兵傷亡過大,還是採用了低傷亡高消耗的弓弩殺傷路線。宋軍疊陣中五千餘張神臂弓射出的箭矢,彷彿一陣無堅不摧的龍捲風,將一望無邊的西遼騎兵叢集撕得粉碎
這些西遼的勇士雖然善戰,卻從未見過這種比暴雨更加密集的箭矢,而且神臂弓的驚人穿透力也是他們聞所未聞的,普遍不著重甲的他們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不得不誇讚一下西遼將士的悍勇,他們在付出了差不多一半的傷亡後依然沒有放棄,但他們卻始終無法突破那層無形的牆壁,與其說他這是勇敢,不如說他們是在絕望下進行著無意義地掙扎罷了
當西遼軍勢崩潰之後,只見吳璘中軍令旗一揮,精銳的五千輕騎從兩翼殺出,對敗逃的遼軍大肆掩殺,遼軍一路奔逃,屍橫遍野。即使當初被遼軍打得滿地找牙的新附軍,此時也顯得信心十足,甚至敢於以少追多,這真是印證了那句老話——“兵敗如山倒”
不出十天時間,聯軍便抓到了六千多名俘虜,由於鄭南臣並不想讓戰爭升級,而他也很清楚西遼的實力不止於此,所以特別吩咐手下要對那些俘虜予以優待。當然,對於太不識相的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