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於內地,在一般情況下民風文弱一點沒有大礙,再考慮到民風若太強悍,明顯不利於官員們魚肉百姓,他們自然在各方面都不會鼓勵“強民”路線。所以直轄行省的民風普遍文弱也就沒什麼好奇怪的了。
第五百八十二章 群眾路線
當然,這也跟原先底子太差有關,要知道唐代民風從尚武轉為文弱也花了一百多年時間,可大宋當年已**弱到家了,現在這些年才剛剛扭轉了趨勢,又哪兒來的那麼多底子可供敗家呢?
趙恢雖然為東南沿海百姓所受的傷害而感到痛心,但客觀來講他們的出現卻幫了自己一個大忙。趙恢接下來雖然利用倭寇之亂逼迫內閣大幅度增加軍費,卻沒有采用直接派出大軍拉網式圍剿的方法,而是再次祭出了“群眾路線”這一法寶,而且運用上比起以前來更加嫻熟。由於民風的改變與習練武藝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速成的事,即使將江南百姓組織起來也很難正面對抗兇殘的倭寇,所以初期官軍平寇時都忽略了他們的作用。但是趙恢對此卻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只要利用好百姓的力量,即使不能正面擊退倭寇,也至少可以傳遞訊息,幫助官軍更準確地掌握倭寇的動向,這樣一來他們靈活多變的優勢就會大打折扣,征剿起來就容易得多了。
“群眾路線”第一次在本族民眾中得到了應用,當大獲成功的訊息反饋回來後,趙恢在倍感欣慰的同時也開始深思。雖然大多不通武藝,但是江南的下層民眾在倭寇襲來時有很多人都選擇了抵抗,但是由於缺乏組織他們付出了太多無謂的傷亡,但當趙恢派出人員將他們組織起來以後,倭寇便很難再猖狂了。因為這些鄉民雖然大多武藝平平,但守家保土的信念使其充滿勇氣,再加上倭寇畢竟人數有限,最後大宋的正規野戰軍只出動了一個師的兵力,就將這次造成江南動盪的倭寇之亂徹底平息下來。
下層民眾忠勇的表現令人動容,而那些富人尤其是各級官吏的表現卻令趙恢無比失望,他們顧惜自己的身家性命,不戰而逃的比比皆是,更有甚者居然花錢買平安,做出了事實上形同資敵的行為。趙恢對此的看法是貧民一無所有,他們沒有什麼可失去的,而那些平日養尊處優的傢伙則全然不同。但趙恢卻遺漏了一點,事實上上層人士中堅貞忠勇的也大有人在,論比例比起下層來還要略高一些,但是人們在潛意識裡對待下層民眾的要求總會放低一些,所以才會產生下層民眾更加值得尊敬的印象。而趙恢也沒能擺拖這一習慣性心理,使得大宋的國策傾向開始偏離正確的軌道
利用剿滅倭寇的機會,趙恢進一步強化了本已十分強力的情報與宣傳部門,並利用民意從宰相手中奪回了大部分權力,又大力提拔軍官與下層出身的人才進入內閣,原來的文官集團迅速失勢。不甘心失去權力的他們開始採取抗議、示威、請辭、怠工等手段進行交涉,但趙恢卻前無古人地發動下層民眾揭發批鬥,一時斯文掃地,而趙抗當年也沒能驅除乾淨的舊官僚終於被清除得乾乾淨淨。不過,光kao文化水平低下的下層百姓,是很難治理好國家的,趙恢到頭來還是不得不依kao知識分子。但是,他對其進行了區分,大力提拔學那些應用學科的人才入閣為官,而那些沒有專長的官僚則被掃地出門。由此,大宋帝國雖然付出了短時間動亂的代價,卻令全國的風氣為之一振,國力繼續穩步增強。但是,趙恢再次忽略了一個隱患,下層民眾與應用型人才的確也有可能當個好官,但是他們普遍缺乏自己的政治主張,當作優點的話就是服從性好,能將上面那些英明的決策精神儘可能地傳達貫徹下去;但作為缺點來看則顯得不知變通,對上面的那些錯誤決策提不出也不會提什麼意見,更別說作出糾正和改良了。現在是趙恢能力過人、頭腦清醒、眼光長遠,極少作出錯誤的決策,所以弊端還不明顯,但如果以後的繼任者沒有他這樣的才能,那結果就不好說了
雖然大宋在平定倭寇之亂後,反而變得更加強大,但畢竟為日本爭取到了一年多的時間。而這一年多時間一過,情況更是變得對日本愈加有利起來,這是連千鶴當初都沒有預料到的。就在大宋調集大量艦船與登陸部隊,準備對日本發起懲罰性戰爭的時候,遠在大漠的成吉思汗卻利用大宋人對於燕雲防線過於信賴而產生的麻痺大意,率領十萬精銳騎兵南下將其攻下,訊息傳來後大宋朝廷一片震動。
襲取居庸關之戰中,成吉思汗將奇兵發揮到了極致,先是示弱誘敵,將居庸關駐軍主力誘出殲滅,然而又從當地的樵夫口中逼問出一條小路,出其不意地派出五千精兵繞到居庸關背面,將其一舉拿下。這樣一來,原本固若金湯的燕雲防線就被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