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為楊潮第一貿易伙伴。
不過荷蘭人和日本人的進口產品差不多,主要都是絲綢和瓷器。
由於絲綢的出口關稅只有百分之三十,而生絲高達百分之三百,於是出口絲綢已經取代了出口生絲,日本人發現品質更好,防止更精良的絲綢,遠比他們用高價的大明優良生絲紡織出來的本地貨,日本人基本上很少購買本國貨了。
荷蘭人自然更是如此,他們本來在楊潮高關稅的時候,瓷器轉向了日本,生絲轉向了印度進口,可是楊潮打擊了日本的瓷器生產後,他們只能接受高價的中國瓷器,反正品質是最好的,而降低了絲綢關稅之後,荷蘭人發覺直接進口絲綢,在西方市場上更受歡迎,因為用世界上最優質的湖州絲,還有中國人最精湛的絲織技術生產的絲綢,遠比西方絲綢品質好。
作為有數千年絲織技術積累,以及最優質的絲綢產地的中國,如果說在棉紡上還有印度作為對手,那麼在絲織上,就絕對沒有對手了。
荷蘭人又已經跟江南的絲織作坊有了深入的交流,他們拿出西方最受歡迎的絲織型別,讓這些人來紡織,而世界上基本上沒有中國人織不出來的絲綢型別,結果就是西方人的絲織生產基本上沒有必要了。
只是跟楊潮想象的不一樣,楊潮一直以為這時代之所以西方一直大量進口中國絲綢製品,原因是中國人的技術更精湛,品質更好,西方人沒有這樣的技術,但是這只是最不重要的原因。
而最主要的原因竟然是因為低價,以生絲為例,江南的純白生絲,每擔價格基本上是六十兩左右,印度人的生絲卻要一百五十兩,生絲成本就決定了絲綢價格,顯然印度的絲綢價格更高。日本的比印度的還要高,而西方人自己產的比日本的還高。
幾乎全世界就是大明的物價最低廉了,如果真是生產力更高那就好了,真實原因竟然是因為白銀的購買力不同,大明不是一個產銀國,雖然並不缺少白銀,但是大都窖藏了起來,所以市面上依然一直白銀緊缺,才讓楊潮不得不想方設法制造貨幣。
正因為這種緊缺,造成了白銀在中國購買力全世界最高的情況,導致了日本普通人也可以用上大明的優質絲綢,導致中國得絲織品透過海陸運往西方。依然有高達百分之三百的利潤。
也就是說。以白銀為貨幣的世界。大明貨幣是嚴重被低估的,幸好這時代沒有美帝,否則又該逼迫大明貨幣升值了。
這種鉅額的購買力差異,讓大明的絲織品將全世界的絲織品都打倒在地,唯一值得一提的對手印度也無力招架。
在後世印度政府一降低中國生絲的關稅,印度就有蠶農自殺,不知道這時代有沒有這種悲慘的事。
只是在棉紡織領域,印度人依然領先於大明。荷蘭人的棉紡織品依然主要從印度進口,從松江府進口的棉紡品,主要是用來出口到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