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裁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拳開始以“扶清滅洋”為口號,大舉進京勤王,反抗外國列強國瓜分中國的行徑。拆電線、毀鐵路,並攻進天津租界,帝國主義列強入侵中國的利益收到損害,各國公使要求清廷取締義和團,但未獲回應。
1900年6月17日(清光緒26年)八國聯軍攻佔大沽炮臺;7月14日攻陷天津;8月2日集兵二萬自天津沿運河兩岸進發,在廊坊受義和團圍攻,(史稱廊坊大捷)兵敗後加大兵力一舉佔領廊坊,8月14日凌晨來到北京城外向北京發起總攻,至16日晚基本佔領北京全城。慈禧太后、光緒帝和親貴大臣遂逃往西安,而派奕匡和李鴻章與聯軍談和。9月德國陸軍元帥阿爾弗雷德馮瓦德西被推為聯軍總司令來華。聯軍陸續增至十萬,由京津出兵,分侵山海關、保定、正定以至山西境內。此間,俄國又單獨調集步騎兵十七萬,分六路侵佔中國東北。12月聯軍提出《議和大綱》,迫使清政府全盤接受,並於1901年9月7日(清光緒27年)簽署了《辛丑條約》。後八國聯軍除留一部常駐京津、津榆兩線,其餘撤兵回國。
八國聯軍乘火車向北京進發
5月31日,北京東交民巷外國使館要求加強保護。英、俄、法、美、意、日六國從天津派水兵及陸戰隊349人登岸,乘火車於當晚抵北京。
6月3日,德、奧派兵83人抵京。
6月10日,北京使館對外通訊斷絕。各國駐天津領事及海軍將領召開會議後,決定組成聯軍,由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於次日乘火車前往北京。北京東交民巷各使館築起防禦工事,由英國全權公使竇納樂負責指揮抵抗。使館區內被圍者約三千人,當中二千人為尋求保護之華人,外國男性400人,女性147人,兒童76人。保護使館的包括409名外國士水兵及陸戰隊員,配備三支機關槍及四門小火炮。使館內有足夠水井及糧食。
6月11日,日本駐華使館書記杉山彬被剛調入京的清兵甘軍所殺,開腹剖心。西摩爾率領之聯軍二千餘人,從大沽出發,經天津向北京推進。團民拆毀天津到北京的鐵路,又設下埋伏,在廊坊和楊村之間包圍聯軍。數千團民及二千名清軍(聶士成之武衛前軍)在廊坊襲擊聯軍,聯軍死傷近四百人,就地防守。
6月14日,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率士兵出外尋釁,看到義和團練拳習武,毫不遲疑地下令開槍,打死團民約20人。
6月15日,軍機處曾一度傳旨,令在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及山東巡撫袁世凱速入京。
八國聯軍向天津進發
6月16日,天津租界之對外電報中斷。各國海軍將領會議,決定佔領大沽口炮臺。同日,慈禧召開御前會議後,發出勒令解散拳民的上諭。
6月17日,大沽炮臺陷落。慈禧收到洋人出兵的同時還要求她歸政於光緒的虛假情報。於是慈禧態度作出一百八十度轉變,命剛毅、載漪、載勳、載濂、載瀾統領義和團,載勳任步軍統領九門提督。
德國外交官克林德
6月20日,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代表各國前去總理衙門要求保護,途中被清軍虎神營士兵伏擊(由於克林德曾經槍殺義和團眾,此次行為被認為是報復);釀成戰爭的導火線。八國聯軍與清軍義和團天津城大戰
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緒的名義,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奧十一國同時宣戰。
清廷向各國宣戰的同時,也懸賞捕殺洋人,規定“殺一洋人賞五十兩;洋婦四十兩;洋孩三十兩”。義和團及朝廷軍隊(主要為榮祿手下之甘軍)圍攻各國在北京的使館。
6月23日,大沽登陸之聯軍,解西摩爾之圍。
6月25日,清廷當權派載漪、載勳、載濂、載瀅四兄弟率義和團六十多人直奔瀛臺欲弒光緒,被慈禧太后阻止而未果。慈禧太后諭榮祿停攻使館,送蔬果食物等往使館慰問。
6月28日,復攻使館。被清兵擊中起火的美國戰船
7月9日,聶士成於天津城南戰死。
7月14日,聯軍佔領了天津;直隸總督裕祿兵敗後自殺。
7月15日,俄軍於黑龍江海蘭泡越境,悉數屠殺華民六千多人。
7月26日,慈禧以李秉衡掌京郊之武衛軍防守京畿。
7月28日,主和的大臣許景澄及袁昶被清廷處死。
8月2日,聯軍集兵二萬自天津沿運河兩岸進發,日軍有8000人、俄軍3500人、英軍2500人、美軍2000人、法軍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