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裁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時間。
中方傷亡:1龐炳勳第3軍團截至3月26日,龐部已傷亡殆盡,龐炳勳致蔣介石密電稱“總計戰鬥兵,現不滿千人”。結合徐祖貽致李宗仁電“龐軍兵力損失過巨…已失戰鬥力”,即便考慮到龐有儲存力量誇大傷亡的因素,按龐部戰鬥兵萬人計,亦可約略看出龐部傷亡當在8000人以上。
2張自忠第59軍劉景嶽和於麟章在回憶文中稱,該軍在最初三天(3月14、15、16日)的激戰中,大量斃傷日軍,但自身“傷亡也不下六、七千之多”。顧相貞證實此說,至17日晨,該軍統計傷亡人數,“第三十八師自投入臨沂戰役以來,傷亡近四千人,第一八0師也傷亡了二千餘人”。《山東省志。軍事志》採信此說,稱“至17日,(第59軍)傷亡7000餘人”。郭汝瑰《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一書亦採信此說,稱“至17日上午,第59軍已傷亡6000餘人”。迨至21日臨沂戰役第一階段結束,於麟章稱“傷斃敵軍約六千人…我軍傷亡人數也在八千人”,顧相貞稱第59軍“傷亡官兵近九千人”。第59軍戰鬥詳報則證實了此資料,24日,再次增援臨沂的第59軍在城西北一帶集結時,全軍可戰之兵僅有1。3萬人,而該軍一戰臨沂前卻有戰鬥兵員2。1萬人,減員8000。
透過下屬單位的傷亡也大略看出第59軍傷亡之慘重。原第38師第113旅旅長李致遠在回憶文中稱,僅在1518日的劉家湖戰鬥中,“第二二八團原有兩千餘人,損失半數以上;第二二四團也傷亡近半數。”從3月14日至19日,59軍成建制戰死者計有第26旅第678團第2營,第113旅第226團第6、10連,114旅227團第12連。時任第59軍軍部參謀處作戰科少校參謀的王丕廉在回憶文中稱:“經過三晝夜的激烈戰鬥,我方僅連長就傷亡一百餘員,士兵傷亡五分之二”。
考慮到第59軍傷亡過重,早在3月16日,徐祖詒即建議該軍撤出戰鬥,轉往郯城修整,被張自忠拒絕。
第2次臨沂戰役後,於麟章稱第38師“減員萬餘人”,張自忠遂決定將該師合併編成一個旅,約千人,歸軍直接指揮。據180師39旅參謀長楊遇春回憶文稱,該旅“只剩下200多人,其餘3000餘人皆傷亡。”楊作為旅參謀長,提供的本旅戰鬥傷亡人數資料應該是可信的。
第94章 徐州會戰(3)
關於第59軍兩次臨沂戰役的傷亡,張自忠本人在3月29日4時致李宗仁電也曾透露,“傷亡達萬餘人”。這個資料彈性很大,不少著述乾脆直接引為1萬人。不過,透過相關資料來推算,第59軍的傷亡要遠超過1萬人。
3月25、26日張部第38師在解救龐炳勳部的三官廟、桃園之戰中,傷亡2000餘人;又張自忠29日4時致電李宗仁稱,27、28兩日以來傷亡兩千餘人。二者合計就是四五千人。另據劉景嶽、於麟章回憶文章稱:“先後兩次臨沂作戰,我(59軍)傷亡各級官佐八百餘員,士兵萬人以上。”如果參照張自忠19日14時致李宗仁電中所列官、兵傷亡比例:傷亡軍官209人、士兵3273人,則第二次臨沂戰役結束時張部軍官傷亡800餘,士兵傷亡應在13000人左右。
這樣,第59軍在兩次臨沂戰役中傷亡數約在1。3萬1。4萬之間,加上在淮河阻擊戰中傷亡的2000人,整個臺兒莊戰役,第59軍傷亡約在1。5萬人以上。
3孫震第22集團軍張宣武在回憶文中稱:“第四十一軍守城部隊自第一二二師師長王銘章以下傷亡5000餘人,在滕縣以北界河、龍山一帶作戰的第四十五軍,自一二七師師長陳離以下傷亡亦達四五千人。這次戰役,共斃敵2000餘人。”41軍124師741團第2營營長熊順義也稱,從3月9日至18日,川軍保衛滕縣“犧牲、負傷萬餘人”,其中第45軍“從一二七師師長陳離、一二五師七五0團團長姚超倫(原文誤,應為745團。750團團長為陳士俊筆者注)以下傷亡的營、連、排長等官兵四五千人。”
能證實上述資料的還有李宗仁3月21日致蔣介石密電,稱第22集團軍在滕縣之役中“傷亡官兵不下萬人”。
而第22集團軍代總司令孫震在滕縣戰役戰鬥詳報中卻稱“是役…我陣亡官兵3000餘人,負傷官兵4000餘人;四十一軍佔傷亡總數四分之三。”時任該部少將參謀處長鬍臨聰在回憶文中也稱,滕縣戰役守衛滕縣城與外圍的第22集團軍共傷亡8000餘人(陣亡五千餘人,負傷三千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