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訪不如上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好吃不好吃先不說,皇帝去過的店,誰不想來試試?
附近的十里八鄉,有錢的地主,到集子上的員外,都紛紛前來,甚至還有人特特從京裡趕來。
這一來有招牌攬客,二來秦春嬌的廚藝也的確是好,人只要來了一次,便必定回頭。
易家食肆每日人滿為患,客源滾滾,每天做下的吃食,總是供不應求。
而易家獨產的頭油與面膏,銷量也很是不錯。雖說方子是簡單了些,但茶油到底旁處沒有。何況,還有那塊招牌在。
這招牌本意是讚賞這店鋪廚藝的,但人可不管那個,這是皇帝賞識的店鋪裡出來的,只這一點就足夠了。
如此一來,店鋪人手便不夠了。
秦春嬌又僱了個村中帶孩子的寡婦,那寡婦今年二十七歲,早早死了丈夫,孃家婆家都沒人,自己帶著個孩子苦熬。
她孩子也有十歲了,跟著娘一起每日在鋪子裡做事。娘倆能領兩份工錢,日子頓時便好過了。
甚至於,秦春嬌有了空閒,還教那孩子識字。
這娘倆,對這位東家,可謂是感恩戴德。
易峋的油坊,還是每日照常開工。他雖沒有再添人手,卻已放出了話去,等今年秋花生和芝麻下來,只要貨好,必定全收。
之前村子裡種了油菜的人家,比如王鐵柱,已將油菜籽賣給了油坊,添了不少的進項。
旁人看著,那種了花生芝麻的,心中踏實,沒種的,明年也打算種上。
如今下河村人都有一個共識,易家人都是有本事能耐的,跟著他們就能奔上好日子。
這和趙桐生當里正的時候,可是一個天一個地。
趙桐生被髮配充軍,下河村沒了里正,需得再選一個。
原本,村人是極力推崇易峋當里正的,不然他二弟易嶟也成。趙氏宗族裡的人,雖說各自不滿,但也只敢肚裡抱怨,嘴上一個字也不敢提。這些人,如今在村中是夾著尾巴做人了。
而且,即便是趙氏宗族裡的人,也並不是各個都心齊,也有不少欽佩易家為人,而站在易峋這邊的。
趙氏,離心離德,已如一盤散沙,再也難成氣候。
但是這兄弟兩個對里正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