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代石膏不屬官營,操作起來十分容易,塊狀生石膏只要加以煅燒,就變成了熟石膏,加以研磨,很容易得到細粉。
【——這兩回寫得累死我了,想我一個文科生又要研究鐵模鑄造,又要研究燒石膏,真是……tnnd要老命了。石膏粉做塗料,是我自己的奇想,現代鑄造並沒用過這種東西。然而詢問相關人士,答曰理論上可以,那麼就認為可以罷。】
' '
七十五回
一時發了幾句牢騷,沒想到還是有人支援我的……我會繼續努力,多謝各位了。以後作品的基調不會變,何況我自忖也不是那塊寫yy的材料……順其自然吧。
另,建了一個群12183990,請喜歡的朋友加入聊聊……
************************************************************************
石膏粉果然解決了問題。砂眼雖然還有,但已經不足以影響質量,而溫度控制方面,一群工匠經過多次失敗和摸索,也從中找到了經驗。兩月之後,鐵模鑄炮終於投入運營,四十名工匠負責一個模具,一天可以出炮三門到五門不等,比起以前那種蝸牛效率,簡直就是天上地下。有了鐵模可用,桓震便立即著手改良火槍。槍管的問題很快獲得解決,槍模只不過是炮模的微縮化而已,只要有了鑄模,大批生產很是簡單。膛線卻十分費難,他只知道膛線就是螺旋線,卻不知道如何在槍管上加上膛線,更不知道怎樣的膛線才是最好的。
嘗試了許多次之後,終於還是島上一個曾經做過壺匠計程車兵,想出了一種長柄鉤刀,實際就是在鐵棒上嵌裝一小片具有一定傾斜度的刀刃,將槍管固定,用鉤刀伸進去反覆拉動數十次至一百次不等,就能弄出一條膛線了。只是鉤刀刀刃要求的硬度甚高,要花費不少時間力氣才能鍛造出一柄。經過反覆比較,最後確定四條右旋膛線能夠達到的射擊距離最遠,有一百五十步左右。在一百步上射擊皮甲,已經可以射穿兩層。如果將來改良彈丸,大概還可以提高穿透力。
另一方面,他向朝廷要求加派工匠,也有了回覆,等到秋後就會有五百人來到島上。李經緯在遵化經營鐵礦,也十分順利,覺華島這邊每天都要大量的鐵,基本全是從他那裡低價購進的。照著桓震的吩咐,遵化鐵礦的所有工人,都是山西和陝西招募的饑民,可是一個礦能有多大能力?陝西饑荒不止,叛亂早晚還要爆發。其間崇禎兩次下令賑災,但地方官得了賑銀,往往轉手塞入自己腰包,秦晉之地民不聊生依然如故。
袁崇煥那邊,自他在廣東接到了回任的詔書以後,並沒立刻返回遼東,而是在家鄉又耽擱了一段時間。到了四月,崇禎皇帝實在等的不耐,於是再次下旨升他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相當於抗清總司令了。這一回袁崇煥才離粵赴京,七月,到達北京,崇禎在左安門平臺召見,袁崇煥提出三大原則:“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守為正著,戰為奇著,和為旁”以及“法在漸不在驟,在實不在虛”,向崇禎許下了五年平遼的諾言,皇帝很是滿意,對他大加賞賜,言聽計從,信任之專,恩遇之隆,實是罕見。
這段時間以來,寧遠缺餉很是嚴重,士兵已經四個月不曾見過餉銀的面了。桓震明知七月底就要爆發兵變,可是卻悶聲不響,存心要崇禎陷入無錢可用的境地,然後才好設法說服他從海上取利。每日只是埋頭造炮,造得的大炮除供應本島防禦之外,就用船隻運送上岸,分發到寧遠錦州等地。這段日子,過得倒也安寧,然而每每想到陝西局勢日復一日地惡化,心裡就如同火燒,萬一當真重複了昨天的故事,那可怎麼是好?他並非沒有法子挽救局面,但軍國大權在皇帝的手裡,他說不,又有誰能反抗?
寧遠既然缺餉,覺華島也不能置身事外。近來士卒已經開始浮動,陳兆蘭與諸葛佐努力彈壓,哪裡有半分成效,工匠們也是人心思錢,甚不安定。桓震沒有辦法,不得不想方設法地籌措銀子。正在捉襟見肘之際,忽然收到京中傳來的一份邸報,說是鄭芝龍歸順朝廷,官海防遊擊,桓震聽得這個訊息,不由得喜出望外,他以往對鄭芝龍的認知僅限於他是個著名海盜,是鄭成功的父親而已,沒想到他竟然是在這個時候接受了明廷招安的。這麼一來,他心中又有了一個主意,只是一時間卻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去替他辦這件事情。
數日來一直不住盤算,就連吃飯走路,也總是呆呆思索,好在他是島上級別最高的官員,只有人家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