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光在南方抗擊倭寇的時候就發現了明軍的戰鬥力太低,因此申報朝廷之後自行招募了戚家軍,這才打的倭寇不敢橫行。
項玉加大了軍隊的訓練量,不僅是要每天出操,訓練戰法戰陣,而且還要每天進行長跑,距離也是一點點的增加,兩公里到五公里,再到十公里,到了後來身上還要揹負一定的重量。
之所以要訓練士兵的長跑,對於明軍來說是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的,這個時代的交通工具基本上就沒有,北方地勢平坦還可以騎乘戰馬,南方山多水雜,馬的作用要小得多,作戰時大多要靠士兵的兩條腿,因此訓練士兵的腳力就有很重要的意義了,不僅可以更快的抵達戰場,撤退時也能夠更加快速。
當然也不能一味的加大訓練量,這個時代的伙食水平很差,食用油都是動物油,植物油還沒有傳入中國,因此軍隊的伙食大多是水煮的,炒菜的很少,士兵們的油水少了的結果就是飯量驚人,四百多人的隊伍每天愣是要消耗掉兩千五百斤糧食,平均算下來每人每天六斤,項玉這下子可算是理解力鄭成功出兵臺灣的迫切性了,軍隊耗糧實在是太驚人了,明軍控制的地方減少了大半,老百姓跑了更多,這麼多軍隊的糧食吃一天就少一點,但是又不能減少軍隊的人數,因為軍事實力的下降意味著隨時有被殲滅的危險,只有另謀出路了。
十月份很快就過去了,清軍剛剛經歷了一場慘敗,也沒有急著嚮明軍進攻,鄭成功一面下令各處軍隊坐好準備,一面讓水軍到南洋一帶去徵收商船的稅賦,順便購置一些糧食回來補充軍糧。此時的南洋已經有西方國家的實力進入了,巴達維亞的荷蘭人就是其中重要的一股勢力,不過鄭氏父子畢竟在南洋經營多年,勢力龐大,短時間內還是盤踞在霸主的地位上面。
項玉自然不關心這些事,他所關心的是之前交給徐則清的那些燧發槍的仿製工作,其實葡萄牙人裝備的燧發槍也是仿製而來的,當時歐洲主流的火槍已經從早期的火繩槍換成了燧發槍,其中以法**隊裝備的燧發槍最為先進,葡萄牙人的燧發槍正是仿製法國人的。
這種槍械改變了早期火繩槍需要靠火繩點火的擊發方式,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在傳火孔邊有一擊砧,如果需要射擊時,就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點火藥,這種擊發機構稱之為撞擊式燧發機,裝有撞擊式隧發機構的槍械稱為撞擊式燧發槍。撞擊式燧發槍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到16世紀80年代,許多國家的軍隊都裝備了這種撞擊式燧發槍。
項玉將軍中有經驗的工匠都分配給了徐則清,讓他在葡萄牙人的燧發槍的基礎上進行仿製,早期的燧發槍對工藝的要求並不是很高,明朝時期的中國冶煉工業已經足夠鍛造燧發槍所用的槍管,製作工藝甚至比之前的火繩槍還要簡單一些。
徐則清他們第一批一共製作出了十把槍,今天正要進行測試,項玉帶著軍隊的一些將領自然要趕過來觀看。
測試是用葡萄牙人的燧發槍作比較的,靶場也比較大,射擊用的彈丸塗成了紅色,方便尋找。
兩名士兵站在同一條線上,向著一個方向開槍,然後靶場上計程車卒會去尋找子彈的彈著點,然後做上標記測量出距離,這便是槍械的最大射程了,得出的結果是葡萄牙人的槍可以打一百二十步,大約有一百七十米,仿製的燧發槍可以打一百一十五步,差不了多少。
這只是最大射程,意義並不是很大,之後測試的是穿透力,分別在五十步和八十步的距離上面豎上兩個草人,草人身上都穿戴者清軍的綿甲,用來測試兩種槍械的子彈穿透力。
結果兩種槍械都能夠在八十步的距離上擊穿草人,這樣一來就表明這把仿製的燧發槍的效能已經很好了,之後其他九把槍都做了測試,全部都達到了裝備的要求,項玉自然十分高興,不僅表揚了徐則清他們,而且還給了每人二十兩銀子的獎賞。
等到回了大營的時候,何安就苦著臉向項玉訴起苦來,原來軍中剛剛購置了一批藥材,已經沒有多餘的錢了,甚至是連剛才項玉做出的獎賞都拿不出來,何安這才苦著臉。
項玉揉了揉腦袋,沒有錢真是不好辦,廈門每個月定期撥付糧食和彈藥,但是銀錢已經很少發了,一來是因為要用錢去南洋買糧食,二來軍中除了高階將領以外,基本上都不再發放軍餉了,所以撥下來的錢也就變少了很多。
第二十七章新的危機
項玉犯了愁,沒錢怎麼辦?說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