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妹找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抵抗政策做了辯護。
蔣介石認為,從九一八事變以來,政府對於外交有一定之方針,即堅持不屈服,不訂損失國權之約,並盡力抵抗自衛,同時訴之國聯,請其根據國聯盟公約為公道正義之處置,以保障世界之和平。
循此方針,就大概不致犯錯,但國人認為國聯無制裁強暴之能力,要求政府退出國聯,又反對政府與日本直接交涉,而要求政府對日宣戰絕交。
蔣介石認為這是錯誤而危險的,他說:“寇深至此,國人尚群言龐雜,莫所折衷,餘意政府必須明定外交方針,負責執行,以求此問題之解決,斷不能因循坐誤。”
蔣介石堅決反對對日絕交宣戰,因為他認為中國沒有國防實力,如果對日絕交宣戰,以我國海陸空軍備之實力,絕不足以抵抗日軍,如果開戰,沿海各地及長江流域,在三日內必悉為敵人所蹂躪,到時候,就是想不屈服也不行。
而且,日本採取的是戰而不宣的方式,目的就是避免宣戰的責任,以減輕國際的責難。現在,我明明尚無可戰之實力,而昧然對日絕交宣戰,這不僅給日本把責任加之於我的機會和恣行無忌的口實,並且自己喪失了國聯盟約的非戰公約與九國公約的權利,還會揹負中國破壞公約破壞和平的責任。
據此,蔣介石得出結論;絕交與宣戰是絕路,是自取滅亡。
他說,我政府之外交方針,除對日絕交及對日宣戰二者之外,其他方法皆可擇而行之,國民唯有信任今日之政府,協助政府而且擁護政府之外交政策,無論用何種方式與行動,無論解決對日外交問題之遲速,皆應與政府以斟酌情勢自由運用之餘地,而我國民對政府唯一之要求,就在於絕對不訂喪權割地之條約。
自九一八事變爆發一來,盧文昭一直都氣恨難平,他既憤恨日本之猖獗,更對國民政府所應所對憤恨失望之極。
------
求推薦和收藏,拜託。
' '
二十章 有線索了
盧文昭交遊廣闊,他在南京的國民黨高層也有朋友。透過書信往來,盧文昭對國民黨的內部鬥爭也相當瞭解。
九一八事變之前,國民黨的內部鬥爭就已趨於白熱化,尤其是蔣介石軟禁國民黨元老胡漢民,更是激起軒然大波,導致了國民黨派系之間的激烈對抗。
1931年2月26日,蔣介石派人給胡漢民送去一張請柬,約28日於總司令部晚餐。
胡漢民如期到達約見地點,卻遭到蔣介石的橫加指責,隨後就被兵警押送至南京近郊湯山扣押,軟禁起來。
此事直接導致了以孫科為代表的國民政府一些高階文官,南下廣東,依靠粵系軍閥代表、第八集團軍總司令陳濟棠的軍事力量,聯合桂系、汪派,開赴廣州,另立中央,討伐蔣介石,並很快在廣州形成了一個反蔣聯盟。
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後,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遭到全國的強烈反對,國民黨內部的反蔣派也乘機猛烈抨擊,以此逼迫蔣介石下野。
蔣介石在各方面的逼迫下,於11月19日在南京召開的國民黨四全大會上表示“決心北上效命黨國”。
大會透過“請蔣速北上,恢復失地”緊急動議案,全國隨之掀起送蔣北上抗日運動,但蔣介石自食其言,全國輿論紛起抨擊、撻伐。
12月初,日軍準備一舉侵佔錦州,各地學生紛紛組織示威團奔赴南京示威,形成了聲勢浩大的抗日反蔣浪潮,而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四全大會上,倒蔣氣氛愈加濃厚,非逼蔣下野不可。
蔣介石見形勢不利,於12月15日,辭去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及陸海空總司令等職,宣佈下野。
蔣介石自然不是真心想下野,他這是以退為進。
下野之前,蔣介石就為重新回來做好了準備,他在辭職當日召開國務會議,一舉改組四個省政府,任命顧祝同等為幾個省政府的主席,而財政部長宋子文也帶領所有工作人員集體辭職,並帶走了所有賬本。
蔣介石下野,孫科和汪精衛上臺,而隨著蔣介石下野,國民黨內部各派系爭權奪利的鬥爭愈演愈烈。
湖北省政府主席何成濬發起九省聯防,胡漢民在廣州成立的中央黨部西南執行部和西南政務委員會相,陳濟棠倡議西南五省大團結,張學良、閻錫山、馮玉祥等也在籌劃北方六省大聯合。
國民黨可謂四分五裂。
在這種情況下,孫科雖然名義上掌握了最高權力,但實際上卻是一籌莫展,並不得不於1932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