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信心讓幕府將軍參與到這場戰爭中來。前提條件是大清國與荷蘭結成盟友。達成某種協議。
有了老莫漢地表態。會議地結果立即發生了逆轉。大多數地高層人員同意將戰爭繼續打下去。
朱駿仍然沒有察覺到一個針對明軍、鄭氏水師、呂宋地盟約已經悄悄地露出雛形。因為一件更大地事正衝他而來。“皇上子。如今我大明已步入正軌。不日便可收復北疆平定天下。老臣恭喜皇上。賀喜皇上!”禮部尚書楊文禮先是給朱駿灌了碗**湯。接著話鋒一轉。又道:“皇上子嗣已失散早殤殆盡。吾等臣民心有如焚。國不可一日無君。亦不可一日無儲君。如今皇后王氏也已失散。微臣斗膽。還望皇上另立中宮。早生皇子。以安國本。”
“臣附議!”猶如事先商量好地一般。楊文禮話音剛落。便有幾個禮部官員急不可耐地跳了出來。
“楊大人說的極是,老臣附議。”一向對朱駿千依百順的黔國公沐天波出班。
“臣等附議。”所有的大臣一齊拜倒。
終於來了,朱駿苦笑,他知道這一天總會來的,先前國家風雨飄搖,這些大臣們暫時沒有顧上,現在好不容易穩定了一些,這些臣子們又恢復了原來的面目,聽到楊文禮說到以安國本四個字時,朱駿想起了明朝歷史中著名的爭國本事件。
明萬曆年間圍繞皇位繼承展開的爭論。國本即太子。神宗王皇后無嗣,王恭妃於萬曆十年生長子常洛,是為皇長子。鄭妃於十四年生子常洵。神宗因寵愛鄭妃,進其為皇貴妃,對王恭妃則不加封,且遷延不立常洛為太子,於是朝廷內外紛傳神宗將廢長而立愛。二月,戶科給事中姜應麟首先抗爭,主張冊立元嗣為東宮,以定天下之本。因此而被貶為廣昌典史。此後朝臣多次奏請,均被神宗以瀆擾、激聒、離間、賣直等罪名加以貶斥。二十年,大學士王家屏等封還御批疏,請神宗採納諸臣立儲之請,被免職。次年正月,神宗以手昭示大學士王錫爵旨,擬把皇長子常洛、皇三子常洵和皇五子常浩一併封王,日後再擇其善者為太子。錫爵懼失上意而奉詔擬旨,又外慮公議,遂擬疏請令皇后撫育長子,則長子即為嫡子。神宗只以前諭下禮官,欲行三王並封之禮。朝臣大譁,紛紛指斥王錫爵委婉容悅。錫爵自劾三誤,請辭職,神宗亦迫於眾議而收回前命。此事一直爭論不已,前後延續達十五年之久。
此次事件一直鬧了十五年,期間因抗爭而被貶斥的大臣數以百計,請辭的內閣大學士五根手指都算不過來,由此可見,明臣們的腦子一根筋到了什麼地步。
如今,終於輪到朱駿了。
第一第九十章:爭國本 二
“皇上,翰林院編修王庭儒家有一女,德淑兼備,正是上好的中宮人選。”眾大臣見朱駿並不接話,以為朱駿預設了,已有人叩拜道。
王廷儒的女兒?朱駿倒吸了一個涼氣,原本打算找個老婆熱熱炕頭的心思一掃而空,從阿瓦遷徙到緬南的路上這個十三歲的小丫頭他是看過兩眼的,年齡太小不說,長的也是普普通通,至於什麼德淑兼備對於朱駿的用處不大,堂堂大明皇帝的老婆豈能如此寒顫?德淑兼備有個屁用。
朱駿並不是個什麼高雅的人,更不相信什麼心靈美才是真的美的鬼話,他原來以為皇帝的老婆不說傾國傾城,至少也得是個美女才算是拿得出手,可大臣們卻不這樣看,在古代,選立皇后首先看的品德,其次是家庭背景,這其中的規定很多,特別到了明朝,除了異族不允許封后之外,各種各樣的規矩數不勝數,最末才是相貌。
讓朱駿去娶一個十三歲且又相貌平庸的小丫頭片子,朱駿恐怕寧願找塊豆腐撞死拉倒,什麼事都可以讓步,朱駿卻絕對不敢在這種事上含糊,在大臣們引頸相盼的目光之下朱駿搖搖頭:“王氏有德,奈何年歲尚小,此事容後再議吧。”
朱駿打算先拖延時間,卻低估了明朝大臣們源源不絕的戰鬥力,他的話音剛落,便有御史站出來道:“皇上既不願立王氏為後,微臣倒有個絕佳的人選。”
“刑部侍郎李廣孝有一女,德才堪優,如今正待字閨中,皇上不若立李氏為後。”
“朕已說過,此事容後再議,你沒有聽見嗎?”朱駿對這些雞婆的大臣逼的有些煩了,老子結婚關你屁事。
“皇上這話是什麼意思?”御史不依不饒的責難道:“如今中宮無後、國無儲君,陛下想要拖延到幾時?”
朱駿被他責問的來了火,怒喝道:“你是這樣和朕說話的?這是朕的家事。豈容你一個小小御史來管?還不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