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昌國舉目四望,這裡是制高點,視果極為開闊,方圓數十里悉數收在眼裡。
“好地方!薛仁貴不愧名將之才,選的好地方呀!這裡是屯糧的好地方!”哥舒翰打量一陣,讚不絕口。
“是呀!”眾將齊聲附和:“薛仁貴徵戰一生,戰功昭著,為大唐立下不朽的功勳,堪稱名將之典範!”
眾將都清楚,大非川一敗,並非薛仁貴的錯誤,是以壓根就不提。
“來到大非川后,薛仁貴選擇此處屯糧,然後親率大軍直趨烏海。”哥舒翰雙手重重敲擊,一臉的惋惜之色,道:“途中遇到數萬吐蕃軍隊,一戰而定,鼓行而西,直逼烏海。就在這時,他接到了大非嶺糧草被吐蕃燒燬的軍報,不得不撤軍。”
“在撤軍的途中,吐蕃大軍不斷邀擊,每撤退一步都要付出高昂的代價。更別說,斷糧是軍中大忌,軍心不穩。就是在如此困難的境地下,薛仁貴仍然撤回到大非嶺,憑險據守,難能可貴呀!”李白接過話頭,惋惜無已,一邊說一邊搖頭,額頭上的青筋冒得老高。
一陣沉默,眾將誰也沒有說話,眼睛瞪得滾圓,打量著斷折的刀槍箭矢。
裡面有不少吐蕃的彎刀,這一戰,吐蕃也付出高昂的代價,。
“郭待封自恃名將之後,不把薛仁貴放在眼裡,違背薛仁貴軍令,擅自行動,致使糧草被吐蕃焚燬,實為此敗之罪魁禍首!”李昌國收回目光,沉痛的道。
郭待封是唐初名將郭孝恪次子,心高氣傲,不把薛仁貴放在眼裡。
唐軍在薛仁貴的率領下,到達大非嶺後,薛仁考慮到路上多瘴氣,行動不便,會拖累大軍的行動,決定把糧草放在大非嶺,結成兩寨守護。
郭待封自願留守,薛仁貴也就同意了。在臨行前,薛仁貴叮囑他不得擅自行動,守在大非嶺就是了,他表面答應,暗中自有盤算。
在薛仁貴率軍離去後,他擅自行動,下令把糧草從大非嶺運出來。
這並不是他犯的根本性錯誤。就算糧草離開大非嶺,只要他快速與薛仁貴主力匯合,吐蕃也奈何不得唐軍,頂多就是拖累唐軍的行軍速度罷了,還不致於招來滅頂之災。
他犯的最大錯誤,就是自顧自的行動,不與薛仁貴的主力匯合,這給了吐蕃可乘之機。
吐蕃調集重兵圍裹上來,郭待封又犯了一個錯誤,他沒有死戰守護糧草等待薛仁貴回兵,而是丟掉糧草逃跑了,致使吐蕃輕鬆得手。
若是他死守糧草,派人稟報薛仁貴的話,糧草還未必就給吐蕃毀了。要知道,正面硬撼,吐蕃軍隊不唐軍的對手,雖然押運糧草的唐軍戰力不是很了得,至少支撐一段時間不是問題。
他一逃跑,所有的希望全部斷絕,等到薛仁貴得到訊息趕回來,糧草已經被吐蕃焚燬。
稍為有點頭腦的人都知道糧草的重要,沒有了糧草,薛仁貴這仗沒法打了,準備撤軍,。
吐蕃人也不是笨蛋,如此良機,豈容你走脫。吐蕃調集了四十萬大軍圍裹上來,對薛仁貴大軍是圍追堵截,薛仁貴的撤退之路異常艱苦,每退一步都要付出高昂的代價。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薛仁貴仍然退到大非嶺,非常難得。
薛仁貴之所以要退到大非嶺,就在於這裡的地勢便於防守,可以憑藉地形固守。
經過一番努力,唐軍終於退到大非嶺,與吐蕃數十萬大軍激戰。
雖然沒有了糧草,唐軍依然給吐蕃軍隊製造了高昂的傷亡,吐蕃最後不得不與薛仁貴和談,以唐軍不得再深入為條件放唐軍離開。
糧草沒了,繳獲的牛羊吃光了,唐軍沒糧了,薛仁貴除了退走,別無他途,只能接受這個條件。然後,薛仁貴率領殘兵敗將,撤出大非川,唐朝進軍大非川的努力付諸流水。
薛仁貴兵敗大非川的影響非常大,一是讓吐蕃全面佔領了大非川這塊富饒之地,國力大增,一舉而成為與唐朝分庭抗禮的大邦。
二是吐蕃以大非川為基,透過石堡城對河湟之地大舉進攻,使得唐朝背上沉重的包袱,十幾萬大軍不得不部署到河湟之地。
三是唐朝派出薛仁貴大舉進攻大非川的目的,是想佔領大非川,以此為基,劍指吐蕃都城邏些。若是成功的話,唐朝再相機進攻吐蕃,是準備滅吐蕃的。此戰一敗,這一謀劃就付諸流水了。
四是吐蕃取得大非川勝利後,立即馬不停蹄的進軍西域,一度攻佔了安西四鎮。唐朝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奪回安西都四鎮。雖然收回來了,卻是開啟了吐蕃進犯安西都護府的序幕,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