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叛變,甚至有可能是直接就叛變。而此時的河南更可說是戰爭前線,趙理君雖然能力不弱,可這傢伙的德行實在不怎麼樣,很會惹事兒,萬一在河南前線惹出事兒來,引起各方,尤其是rì本人的注意,同樣也很麻煩。別的不說,只要rì本人肯下本錢,誘惑趙理君叛變絕對不會有太大問題,到那時候,趙理君把奉命刺殺唐紹儀的事兒一說,他戴笠和老蔣都得坐蠟。何況,趙理君曾經也是上海站的核心,知道那麼多機密,萬一叛變,連帶損失太大。
當然,或許有人會問,既然這麼一個不穩定的傢伙,戴笠怎麼會讓其坐到軍統的高位,還將許多重要任務交付其執行,讓其掌握那麼多的機密呢?這就要說到當時的具體情況了。抗戰時期的特務系統,其實根本就沒有太多的限定。就像軍統的各大站長,很多都是雙面間諜,甚至是三面間諜。他們同時跟各方保持著聯絡,表面上是為了收集更多的情報,卻也不時地將國民zhèngfǔ這一邊的情況向rì本,還有漢jiān們兜售。而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軍統的盲目擴大,二是訓練不夠正規。許多軍統特務甚至都是臨時招募的江湖中人、混混,乃至流氓頭子之類。這些人根本就沒有立場,有nǎi便是娘。再加上**屢戰屢敗,他們自然就更加立場不堅定了。戴笠對這樣的情況其實很瞭解,可也沒有什麼辦法。他總不能在自己系統內部搞一場“整風運動”,那樣的話,軍統在短時間內根本就不會形成戰鬥力,相反還有可能產生內亂,損失只會更大。而相比較而言,趙理君不僅是黃埔軍統的畢業生,又跟他是老關係戶,已經算是比較“忠貞”的了,能力又強,自然能做到高位。
可是,渾人就是渾人,到哪兒都改變不了愛惹事兒的事實。鄭介民怎麼也沒想到,戴笠只不過才不在了一小段時間,趙理君就給自己惹來這麼大個麻煩……
“真是你派人去的觀音庵?”
看著在沙發上翹著二郎腿,一副吊兒郎當樣的當事人,鄭介民儘量地讓自己的聲音顯得平和了一些……整個軍統,就只有眼前這個混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