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希望國民政府能夠向日本本土發起進攻,而作為支援,美國人甚至打算派出一支分艦隊。
進攻日本的計劃再也無法阻止。不過,作為老蔣的出氣筒,以及第九戰區的司令長官。陳誠被調離遠征軍,帶著薛嶽一幫人去跟畑俊六拼命去了。遠征軍總司令暫時換成了何應欽。
而何長官則很給面子,先是向老蔣拍胸脯保證一定替他出一口惡氣,又小心翼翼地提出請求,把秦衛調回來擔任副手,理由也很簡單:這傢伙情報精確,而且對空軍的運用很是得心應手,可以幫上大忙。
可老蔣還是拒絕了何應欽的請求,理由是秦衛這些年雖然立功無數,可人家忙來忙去的,也總需要休息一下。
何應欽沒再說什麼,掉頭就去了臺灣。
可緊接著,李宗仁、白祟禧等人要求秦衛出山的請求又來了,再之後,閻錫山、薛嶽、張發奎等人也紛紛發來電報……最後,連一向跟老蔣不對付的馮玉祥等人也紛紛表示,老蔣因為一己之私,忌憚秦衛的能力,故而一直對其進行壓制,甚至不顧前線大好形勢,將其拉回後方。
一時間,老蔣面對的各方壓力驟增。
畢竟這都不是一般的民間輿論,說話的大都是實力派,而且秦衛本人雖然一直都很聽話,逆來順受的樣子,可其本身的實力也是不弱。老蔣雖然惱怒,卻也不能不在意這些人的態度,於是,經過一番考慮之後,他把秦衛派去了山西,派到了正在跟筱冢義男交鋒的胡宗南處……職務是第二戰區司令長官,位置還在胡宗南之上。不過這種明升暗降的手法卻瞞不過有心人,胡宗南那是老蔣的鐵桿弟子,又在西北經營多年,秦衛這個司令長官就算位置再高,沒有胡宗南的配合,那也就只是擺設。幾乎所有人都認定,秦衛在胡宗南的地盤兒上要吃虧,說不得還是吃大虧。
可出乎所有人的預料,秦衛到了山西之後,居然跟胡宗南處得還不錯。這時候大家才想起:秦衛跟戴笠關係甚鐵。秦衛甚至還為戴笠謀了個海軍部長的位子,不僅如此,為了讓戴笠到海軍的時候能有面子,這傢伙甚至還把日本人的戰列艦和航母搶來了好幾艘,雙方的關係那是真沒得說。而戴笠跟胡宗南又是什麼關係?鐵哥們兒!傳聞兩人的關係甚至都鐵到了能夠託妻獻子的地步。所以,有了戴笠這個關係在中間調劑,秦衛只要凡事不做得太過火,胡宗南肯定是要給足面子的。而事實上,凡是接觸過的,幾乎誰都清楚秦衛的為人:這傢伙從不攬權!而且,誰對他態度好,他就給誰好處。
事實也正是如此。
秦衛到了山西沒多久,胡宗南就抓到機會,突襲筱冢義男的兵力薄弱點,打了幾個勝仗,穩定了戰場局勢不說,還隱隱擺出了反攻的勢頭。而筱冢義男呢?早就知道秦衛的可怕,畢竟華北方面軍的兩任司令官都栽到了這傢伙的手裡,從杉山元,到多田駿,沒一個好下場。所以,聽說秦衛來了,又吃了幾個敗仗之後,立即停止了進攻,且悄悄收縮兵力,擺出了一副防守的架勢。
華北局勢暫時穩住,而陳誠被老蔣重新發回了第九戰區,失去了立大功的機會,心情鬱悶之餘,也把惡氣都撒到了畑俊六的頭上。此時的**接連數年都得到了來自英美的大批支援,論裝備其實已經比日軍還要強上一籌。只是因為一時懈怠,且感覺勝利在望的模樣,再加上新兵不少。沒有之前那種決死一戰的勇氣,軍官也有不少開始腐化,再加上又是被突然襲擊,所以才打了敗仗。而陳誠在老蔣那兒吃了癟,就把火發到了手下頭上,一番整治之後,總算又讓軍隊恢復了一些氣勢。再有薛嶽、羅卓英等人全力協助。在經過幾番死戰,雖然未能收復南京,也算是把畑俊六的勢頭壓了回去。
而就在國內頻頻大戰之際。何應欽也動手了。
一面清掃臺灣的日軍,穩定前沿基地,一面派遣空軍,對日本人的農田展開大規模的轟炸。此時正值糧食收穫的季節。臺灣被**收復。日本海軍又被太平洋艦隊拖住,短時間內無法回援,日本從國外獲得糧食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所以,何應欽這一手可說得上是釜底抽薪。一顆凝固汽油彈,如果沒有人撲救,幾乎可以輕鬆燒燬上千畝的良田,如果再加上老天配合。這個“成績”甚至還能達到萬畝以上,這麼幾次轟炸下來。一座城市所需要的糧食可能就全沒了……
何應欽足足轟炸了日本人一個多月。
轟炸農田的同時,還轟炸漁港、民居……凡是日本空軍幹過的,他也幾乎都幹了一遍。日本人對此無可奈何,只能在國際上瘋狂叫罵,說中國人不講人道,可這都什麼時候了?德國人還把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