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陶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闋政猥多,而陛下病源則在溺志喜樂。陛下遐來亂政,不減六代之季……天人共憤,大難將作。”
口口聲聲,將正德皇帝比擬成商紂,並說,如不在改正,天下必然大亂云云。
其實,但這等駭人心魄之言倒不怎麼要緊,比這厲害的話,弘治皇帝在世的時候聽得多了,也都是一笑了之。
隨著文官勢力在弘治朝的進一步壯大,“非君”已經成了文官們取名的捷徑,只要罵上皇帝幾句,立即就能名動天下,獲得諍臣之臣之名。弘治皇帝當時也看出這些大臣們是來騙廷杖的,索性來一個不予理睬。
因此,邸報中夾著一份諫書也不是不得了的大事。
但今天的情形卻不同於往日,這份摺子罵了一通皇帝之後,又將矛頭對準了張太后,說張太后垂簾聽政,把持朝堂,不肯還政於君,居心叵測云云。
這已經不是“非君”買名,而是直接的政治鬥爭了。
蘇木抽了一口冷氣,顧不得其他,直接跑到吳世奇去,說清楚情況之後,道:“吳大人,這份摺子無論如何得從邸報裡抽出來,否則,若是發了出去,必然是一場大風波。”
經歷司負責編纂邸報,用什麼文章吳世奇自己就能說了算。華察只有稽核權,而不能直接插手具體事務,這也是明朝政治中以小制大的遊戲規則。
吳世奇看了那篇文章半天,突然拍案叫好:“不錯,不錯,寫得真好!道理也說得透徹,沒必要撤下來啊。否則冷了士人之心,以後忠直之士,誰還敢說話?”
蘇木:“還有一月,太后就要還政於君。這個時候,卻有人拿這件事來說事,無中生由,怕是想亂了這朝局。”
吳世奇搖頭:“摺子的道理是對的,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聖人之道。”
蘇木氣得笑起來:“大人你想想,這個節骨眼上,有人上這道摺子也就罷了,聖上和太后多半是留中不發。可如果發在邸報上,只怕有挑撥聖人母子親情的嫌疑。我朝以孝治天下,大人,如果府邸報發出去,豈不讓天下臣民覺得太后為了把持朝政,死活不肯還政給天子,這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