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陶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個文章大家。
蘇木在王大人手下讀了好幾個月書,對他的喜好也是非常清楚的。
王大人是吳縣東山人,就是現代的蘇州市。和所有的江南文人一樣,喜歡華麗的文筆,也擅長此道。
他的文章文章爾雅,議論明暢,成就極高,影響極大。可以這麼說,你上街隨便買一本時文集子,裡面必定有一篇王螯的範文。
在他那華麗得令人髮指的文章的影響下,弘治正德年的文風為之一變,用開一代新風來形容,也不為過。
“看來,這次會試,必須在辭藻上多下工夫了。可是……”蘇木忍不住嘆息一聲:“華麗的辭藻在後人看來也許是一個負面詞,可要想將文章寫華麗卻不是那麼容易,需要有深厚的文字和學問功底。否則,一味東施效顰,也不過是弄巧成拙。”
蘇木開始系統的學習國學和八股文也不過一年多的時間,半路出家。八股文專一在經義和格式上下功夫,只求不出一絲一毫的錯。至於文字功夫,卻不是短期努力就能彌補過來的。
看來,這次會試,比預計中的難度更高一些。
第五百七十七章 這一期恩科
這個問題,蘇木私底下也同吳世奇交流過。
又將焦芳作為例子拉出來,解釋明朝南北士人的地域之別。
實際上,明朝南北讀書人還是有不小的區別的。
明朝南方經濟發達,百姓比只飽經戰亂的北方人要富足許多。讀書科舉本就是一件大費錢財的事情,通常是以舉宗族之力供養一個讀書士子。
如此一來,南方的讀書人在基數書卻比北五省要龐大許多倍。
又因為江南文風鼎盛,師資力量強大,因此,南方士子在科舉上的表現也異常耀眼。
如王螯大人所在的吳縣,一個小小的縣城,出幾千個秀才,幾百個舉人也不是什麼難事。到蘇、杭這種遍地讀書人的地方一看,走不了幾步就能看到一座大牌坊。上面不是寫著“進士及第”就是“父子進士”“進士坊”中進士對江南人來說,根本就不算什麼,要點了翰林才是真本事。
而江西一省,更是常年壟斷會試榜的前三,出了無數狀元公。
最離譜的是,洪武年江南考生竟然將整個進士科給包圓了,北方書生無一中弟。
如此,北方考生自然不服,鬧了一氣。最後,朱元璋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