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陶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意識到皇帝不是那麼好對付之後,文官們空前團結,又鬧出一場巨大的風波。
在這場風波中,內閣衝鋒在最前頭。估計是已經知道馬、劉兩位尚書的離職是劉瑾所為。於是,內閣的矛頭就對準了劉瑾等八人。
可惜,在宦官和文官之間,正德選擇了前者。
最後的結果是,內閣三老中的劉健和謝遷黯然辭職,劉瑾笑到了最後。
其實,這樣的結局,蘇木是不想看到的。怎麼說,內閣三老和他關係不錯,又有師生之實。本打算寫封信去提醒的,可想了想,未發生的事情怎麼可能拿來說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
況且,正德皇帝和內閣之間的矛盾涉及到君權和相權之爭,貿然涉足其中,搞不好要將自己填進去,那就不划算了。
……
到時候,如果真如真實歷史上那樣演變,蘇木遠在陝西,也只能做個看客,起不到任何作用。
不過,今日突然想起要給胡順弄個爵位,也好傳給自己兒子這件事,蘇木突然有了個想法:這不就是一個大機遇嗎,如果處置得當。叫胡順立個大功,國公雖然不至於,一個伯爵還是有可能的。
這個機遇就是寧夏安化王叛亂。
如今,胡順不正在陝西嗎,如果他能夠插上一手,甚至一舉平定叛亂,立下大功勞,一個爵位是跑不掉的。
第六百八十七章 歷史或許可以複製
安化王,是明朝慶親王的一分支,靖王第四子,永樂十九年襲封安化郡王,封地在甘肅安化,也就是現代社會的甘肅慶陽縣。
不過,明朝的王爺封地和王府卻是兩回事。
如今的安化王叫朱寘鐇,他的王府,則在寧夏銀川城內。就好象寧王的封地在遼東,但人卻住在南昌。
據歷史上記載,此人素有反意。實際上,明朝自成祖靖難開了個壞頭之後,地方上的藩王們大凡有幾分志向的,都將謀反做為畢生理想。特別是在正德年間,正德皇帝以少年而為天子,加上性格頑劣,同文官集團勢成水火之後,更是蠢蠢欲動。
正因為正德皇帝和文官們的矛盾越來越大,所有,在百官和天下士子的口中,這個少年天子就被他們不斷抹黑,成為一個古往今來一等一荒唐、胡鬧的昏君。
好象,大明朝在他的治理下,已然是昏天黑地,遍野哀鴻。朝廷,江山社稷已經走在崩潰邊沿,只需有人站出來登高一呼,自然是群起而響應。只需有人伸出手去輕輕一推,這面牆壁就會徹底坍塌。
於是,終正德一朝,地方藩王們的反叛好象就沒停過,淮王、安化王,到最後的寧王。
也正是這個緣故,正德以後,朝廷終於加強了對王爺們的監視。不許藩王過問地方政務,王府侍衛的數量有嚴格規定,並派出官員駐紮王宮,沒有他的命令,藩王不得出城一步。
到明末時,藩王們終於被朝廷養成了豬,對於中央再沒有任何威脅。
大約是正德年紀實在太小,又被官僚集團和文人們不斷醜化,地方上的王爺們終於被相信了,覺得這就是一個荒唐小兒,要想打倒罪惡的正德昏君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可真到起事時才發現,事情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不但各地軍民在鎮壓反叛時萬眾一心,而且,這黃口小兒一樣的正德皇帝無論是軍事才華還是政治手腕,都非常厲害。
這才發現,他們都被文官們給騙了。在文官和讀書人口中,這朝廷就沒讓人滿意過,這世界總是充滿黑暗的,這朝廷滿是小人,腐朽透頂。可當到你真正起事,才發現朝廷的力量空前的強大。這個時候,叛軍才明白,說皇帝和朝廷的壞話根本就是文官們搏出位,吸引人眼球的一個手段。自己是被他們給忽悠了,公知害人啊!
真實歷史上的安華王也是因為看到文官集團和正德皇帝勢成水火,而皇帝也被世人描述成一個小丑,這才覺得自己如果起兵,肯定會受到天下人的擁戴。
特別是在劉瑾的軍制改革之後,軍隊人心動盪的情況下。朝廷只怕連組織起一支平叛的軍隊都難的情況下。
事情還得從馬文升和劉大夏辭職之後說起。
兩位尚書辭職之後,劉瑾大權獨攬,引起了文官團體的強烈不滿,也激怒了內閣。
於是,由內閣首輔劉健和次輔謝遷領頭,九卿參與,聯名上書,要正德皇帝盡誅劉瑾等八虎。
可惜,事到最後,正德皇帝在文官和宦官之間再次選擇了後者,使出一系列雷霆手段,牢牢地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