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 (第1/4頁)
博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景暄得到朱雙的稟報,說睦王將意進宮來給自己請安,不禁喜出望外,有意要錦屏到寶象宮的宮門外將睦王傳請進宮。自己則忙換去了日常慣穿的短衫,換上了一身素雅的裙服,端坐在寶象宮的正殿內,靜等睦王的到來。
睦王李啟就任大元帥後不久,即傳命收復河中的傅奕立即揮師東進,與柳毅、曾慶則兩路夾擊穎王李舒率領的這一路叛軍,以圖一舉解除叛軍對關中的威脅。由於前些時奉旨出使吐蕃途中,李啟被李舒軟禁在江陵城中,結果連吐蕃境內都未曾涉足,便在巴州因意外地遇到了曾祖跟前的舊人如仙媛,而暴露了身份,被送回了長安,因此,至今李啟對李舒軟禁他這件事仍然耿耿於懷,必欲將李舒捉拿回朝,好好折辱一番,方解心頭之恨。
懷揣著這樣的心思,同時也急於在父皇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幹,李啟傳下將令後,即奏請皇帝允准,欲親赴虢州督戰。皇帝接奏後很是高興,當即就答應下李啟的請求。今天,李啟徵得皇帝的同意來到後宮,就是專一為向兩位貴妃辭行的。
李啟論年紀,雖只比景暄小了三四歲,可隨在錦屏身後一走入寶象宮的正殿,見到殿中端坐的景暄,表現得仍象兒子見了母親般的恭敬,趨步上前撩衣跪倒,問候道:“兒子李啟給母妃請安來了。願母妃福壽安康。”
當年,景暄嫁入東宮後不足一年,太子就受張皇后設局構陷,被迫離京避禍。太子走了以後,東宮上至嬪妃、世子,下至宮人、雜役,人人都心懷畏懼,相互間不敢妄自走動,生恐一不小心便會被張氏抓到圖謀不軌的把柄,殃及太子本人,因為這個緣故,景暄與李啟之間見面的機會並不多,更談不上彼此熟悉了。
此刻聽李啟入得殿來,竟用福壽安康這樣老氣橫秋的詞兒來向自己問安,景暄禁不住抿嘴兒一笑,開口吩咐道:“殿下無需多禮。錦屏,看座、奉茶。”
由於近些時候,景暄時不時地也聽到些宮內傳言,說婉容私下裡曾透露出對皇帝親信自己的不滿,故而一俟李啟在一旁落座,景暄就隨口問道:“殿下可去了瑤華宮,見過麗妃妹妹了嗎?”
李啟忙起身答道:“回母妃的話,兒子今日入宮,名義上是辭行,實則專一為了向母妃致謝而來,在瑤華宮只坐了不到一碗茶的功夫便出來了。”
景暄聽說李啟已先去瑤華宮見過了婉容,滿意地點了點頭,又問道:“辭行?殿下又要離開長安了嗎?只不知這致謝二字從何談起呀?”
李啟依舊站著答道:“兒子已聽人說起,若非母妃在父皇面前建言,父皇怕是不會如此快地就任兒子為天下兵馬元帥的。為不負母妃舉薦之恩,兒子已奏明父皇,不日即將親往沙場督戰,此番定要將叛首李舒捉拿回朝,交父皇親自發落。”
“哦,原來是為了這個呀。本宮那日向你父皇建言任你為帥,遵循的是本朝成例,為的是舉國兵馬能有統一的號令,對殿下你並無特殊的眷顧之意,殿下大可不必為此專一入宮向本宮致謝,只管盡心盡力地做個稱職的元帥便是。”
李啟聽景暄說得鄭重,言語之中並不摻雜一絲的私情,不由得心生敬意,拱手說道:“兒子謹遵母妃教誨就是。但兒子既承母妃知遇之恩,又得景公如此名將輔佐,無時無刻不在想著竭力盡智以報大恩,臨行前入宮來見母妃請安,不知母妃有什麼囑咐,需要兒子去辦的,兒子必不教母妃失望。”
景暄心念一動,眼望錦屏,正要開口託李啟到了前方,多多關照來興兒,就見朱雙再一次腳步匆匆地跑了進來,稟報道:“啟奏娘娘,宮門外有九路觀軍容使於承恩於大人求見。”
李啟聽朱雙報稱於承恩入宮求見景暄,眉稜一聳,若有所思地望著景暄,想看看她是見還是不見。他就任兵馬元帥後,向皇帝提出的第一項建議就是將於承恩從涇州調往長安以東的陝州駐防,以防備其借吐蕃入侵之機,大肆向朝廷要兵要糧,將自己麾下的神鶴軍無限擴大,到了那時,於承恩有先帝冊封的九路觀軍容使的職銜在身,元帥府的號令不就要成了一紙空文了嗎?
令李啟感到意外的是,於承恩接到調防的旨意後,竟如此迅速地就回到了長安,並且急急忙忙地趕著來求景暄,難道他和景暄之間有著他所未知的什麼牽扯嗎?
與此同時,景暄也對於承恩的突然登門求見感到吃驚,若是在幾天前,她會毫不猶豫地傳見於承恩,無論他入宮求見自己是為了何事,首先就會命人將前些時他託來興兒帶入宮進獻給自己的那件稀世珍寶“天蠶衣”原物奉還給他,好了結一樁心事。可是,如今那件“天蠶衣”自己已應吳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