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 (第1/4頁)
博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是,人生往往就是這樣,縱使拋舍萬貫家財也乞求不來的東西,忽然之間有一天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夠輕而易舉地得到。
當湯寬這天才來至刺史府的大堂之中坐下,面對著眼前這位衣衫襤褸、被差役們推推搡搡抓到刺史衙門的殺人嫌犯時,他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前些時,據城東的里長報稱,城東老君觀裡的那個老乞婆不知何時被人殺死在了觀內。要說起這位老乞婆,與堂堂的刺史大人曾有過不止一面之緣。她人雖年老埋汰,說起話來語氣倒大得很。湯寬至今清楚地記得,一年前他頭一回見到老乞婆時,這個老婆子就送過他八個字的讖語:“逢龍即起、從龍不終。”
湯寬聽了,心中頗為不快。他破家舍財,被皇帝欽立為眾臣楷模,說是逢龍即起,尚不為過;但這後一句顯然不是什麼好話,從龍不終,是說他湯寬沒有好下場嗎?
因為這個緣故,湯寬對這位老乞婆印象頗深。
老乞婆被殺,殺人疑犯迅速被輯拿歸案,對湯寬來說,是件再尋常不過的人命案子啦。可是,這個年不及弱冠的殺人疑犯怎麼這麼像一個人呢?
湯寬釋褐至今,已近四十年,其中在長安各部、院衙門供職就長達三十年,見識不可謂不廣。眼見得面前的落魄少年分明就是朝廷明令查訪的皇長子、睦王殿下李啟,湯寬差點都要醉了。
當今皇上最寵愛的,被天下人視為不二太子人選的睦王竟被他找到了!
逢龍即起、逢龍即起,敢情說的是這位未來的真命天子!
儘管這位年輕人一言不發,既不承認殺人,也不願說明自己的真實身份,但湯寬憑藉著他過人的識人本領即可認定,他就是睦王李啟!
一旦意識到自己即將因此而時來運轉、飛黃騰達,湯寬隨即做出了一個與三年前破產買官相比,絲毫也不遜色的重大決定。在用六百里驛傳直接向長安呈送訊息之後,他並沒有向節度使衙門同時報告找到睦王的訊息,而是率領二百名精壯的府軍軍士,親自護送睦王踏上了晉京的旅程。
第六十三章 駭世驚俗(一)
睦王李啟平安無事地返回長安,轟動了朝野上下。在巴州的訊息傳來之前,包括皇帝在內,幾乎沒有人懷疑睦王已被投靠叛軍的江陵王暗中給殺害了。
因此,當皇帝一個多月來第一次走出後宮,在延英殿見到從殿外走進來的果真就是李啟本人時,抑制不住心頭的激動,顫抖著雙手走近前,一把抱住李啟,父子二人相擁而泣。
以“尚父”、晉國公、中書令李進忠為首,十幾位奉旨前來迎接睦王回京的朝廷重臣見此情形,許多人也都陪著落了幾行熱淚。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這些位朝廷重臣的記憶中,睦王李啟本是位風流倜儻的皇子,不但騎射俱佳,而且飽讀詩書,頗有辯才。而今數月不見,他竟變得內斂沉靜了許多。
當皇帝拉著他的手,仔細詢問起他從江陵城中脫險,以至後來流落到巴州的前後經過時,他只簡略地答道:“父皇詔命李舒返京的旨意到達江陵之後,他便放兒子繼續南下了,兒子獨自一人,迷失了道路,故而誤入巴州城。”說罷這話,便低下頭再不肯多說一句。
李進忠不相信早蓄異志的江陵王會如此輕易地就放了睦王,呵呵笑著走到李啟面前,伸手拍著他的肩頭說道:“睦王殿下這一路受驚了,想必有什麼隱情當著臣等的面兒不便明說。今天奉旨在延英殿迎候殿下的皆是陛下的股肱之臣,殿下不必心存顧慮,一切但說無妨,臣等都想親耳聽到殿下此番的傳奇經歷呢。”
李啟在從巴州回京的路上已聽湯寬詳細介紹瞭如今朝中的情形,知道李進忠加“尚父”尊號,權傾朝野,並不以他當眾對自己有失恭敬為非,反倒站起身,朝著李進忠躬身施了一禮,答道:“實情確乎如此,小王不敢欺瞞眾位大人。”
高高坐於龍座上的皇帝聽了他這話,想起兩個多月前曾慶則孤身回京報信,稱江陵王擅將睦王留置在江陵不放,朝堂之上主剿與主撫兩派爭執不下,自己遂到後宮景暄處商議應對之策,景暄向他獻策,下旨如江陵王返京參加先皇百日祭儀,以觀其行的一段往事來。當時景暄曾分析,江陵王接到朝廷要其返京的聖旨後,出於自身安全考慮,多半會立即放了睦王。而今和李啟的回答兩相驗證,果然如此。皇帝心中暗歎景暄不愧出身將門,若論起謀略來,絲毫不亞於其父。
李進忠討了個沒趣兒,訕訕地自己解嘲道:“殿下和親大使的差使還未了。如今吐蕃使節就在長安,殿下這一次平安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