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小拖鞋廠,可能因為規模小,日本人幾乎都不來視察,於是管理混亂,甚至許多工人以為是日本人的產業,肆無忌憚的將拖鞋往家裡“搬”。
這還是私企的,實際上九十年代許多國企比這個還要更嚴重,領導貪汙,管理僵化,工人懶散。
國家沒有辦法拖著這一個個大包袱前進。
然而與宋朝改革坊場河渡制不同,宋朝的是差役,因此將它們承包給私人後,反而這些工匠得到解脫,而後世的是“主人翁”,一個個下崗了,數量又龐大,國家又無法安置,於是出現了許多悲慘的故事。
但讓執政者怎麼做,繼續讓這些國企進一步惡化?
道理一個樣,執政者時間長了,下面恨的人也多了。那怕做到王巨這一步,依然有不少人痛恨王巨。
最後就是高滔滔與文彥博,文彥博如果死了,那情況可能會好一點,但他活著,又有著巨大的號召力,很深的資歷,如果得到重用,許多舊常便紛紛被他聚集。
高滔滔問題有點複雜,王巨一度想“改造”高滔滔,包括對高家的讓利等等。
但時常進宮聊天的貴婦,全是舊黨大佬的妻子,所以王巨的一些做法根本不起效果。
特別是高曹兩家有不少人慾壑難填,認為王巨所謂的齊人,傷害了兩家的利益,他們時常進宮,進一步挑唆。那麼事兒來了,要知道高滔滔她不是平常人,宋朝制度又比較森嚴,就呆在宮中,那怕外面的世界繁花似錦一般,只要這些人不斷地挑唆,進讒言,高滔滔也認為外面是一個悲慘的世界。
因此自從高滔滔立即任命文彥博起,王巨對於趙頊死後的宋朝,開始持著十分悲觀的態度。
但也無妨,因為讓王巨拖了一拖,趙頊又緊持了四年,王巨記不得高滔滔那一年死的,就是記得,也不能完全當參考,許多人的命運包括他們的壽命,已因為王巨而改變,就象蔡確與沈括,蔡確活了,沈括卻死了。還有林廣,林廣平定南方後不久染上重病,因為沒有注意,四十幾歲就去世了,但因為王巨的提醒,並且後來還為這些大將配置了一些大夫,林廣又多活了好幾年時間。
不過王巨琢磨著,無論高滔滔再怎麼折騰,頂多五六年時光。
那麼放手由著他們折騰吧,折騰得越狠,反而越有利,於是王巨在西北時便做了一些佈置,不是延續,而是加快破壞的速度。
包括那個魯姓門客,實際就是王巨安排的後手,當然,這個沒有對蔡確三人說了。
其實適度的調整是必須的,冬天穿棉衣,夏天還能穿棉衣麼?
還是回到國企改革,改革了,一個個包袱抖掉了,然而國家迅速發現了一些情況。
實際私企並不是萬能的,資本逐利而生存,為了賺錢,所以私企一般來說,管理比較嚴格,同時靈活機動,這一行不賺錢了,馬上轉行,效益遠勝過國企。但因為過於逐利,國家又迫於技術上的差距,缺少對技術專利與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以及體制的問題,然後一個嚴重問題出現了,那就是多少私企缺乏對技術的研究,缺少恆心,將這個行業做大做強做成品牌,或者有些私企不錯,但又被外資給兼購了。
反過來國企也不是一無是處,因為它對利潤追求要低得多,又是國家資本,如果眼光長遠,往往會顧全大局,能持久地研發技術,還能照顧到周邊百姓的就業,以及國家的整體環境,等等。
於是國企改革後,出現了兩種情況,第一種外資的進入,如糧油,網路、啤酒、化妝品、日用品、高新科技,最後一半企業看似是中國的,實際都被外國資本控制,甚至一些命脈性的行業,也被外資操控甚至壟斷。結果技術未得到什麼,反而每年讓外國人賺走了很多錢,要命的還背上了一個最大貿易順差國的惡名。
其實資本進入政治未必比官本位更差,事實上政治也需要多樣性,互相監督互相吸收營養,那麼則會象春秋那樣,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但問題這個資本是外國的……就象網際網路這塊,於是洗啊洗,爹如狗來狗如爹,愛國無功反成賊,人不如畜牲,是非黑白善惡顛倒,三觀盡毀,這難道不可怕嗎?
第二種,許多技術與外國落差不但沒有縮小,反而進一步增加。
賣什麼什麼就賤,不光榮,一是自己企業不爭氣不團結,二是中國所有企業利潤進一步下降,沒有利潤,就沒有研發技術資金,工人待遇就不能提高。
買什麼什麼就貴,更不光榮,因為沒有,因為落後,只好任由外資宰割。
這種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