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開有些無奈。儘管之前張震“勇名”冠絕三軍。但石達開卻從來也沒有把這個人看在眼裡。始終都認為張震不過是個有些武力地莽夫而已。
但是這次。自己就敗在了這個“莽夫”手裡。
看著自己部隊被迫撤退。武昌外圍即將全部丟失。石達開心裡有些茫然。自己轉戰千里。視清妖如草芥。難道一個小小張震。會把這一切都改變嗎?
“翼王,撤吧,再不撤,清妖就要上來了!”
石達開怔怔地看著遠方,好像在那看著什麼,天國的路在哪裡,難道就這樣打一路跑一路。好像浮萍一樣,永遠也都找不到自己的根嗎?
“翼王,快看,石細妹回來了!石細妹回來了!”
石達開趕緊收回神思,放眼看去,的確是石細妹出現在了自己的視線裡,石達開大喜,可是,明明已經成為清軍俘虜的這個石細妹又是怎麼從清軍之中脫身的
咸豐三年初發生在武昌城外的這次決戰,因為一個小人物的出現讓石達開遭到了起事以來最重大的挫折。
而武昌外圍在那麼短的時間裡即告失守,也很快震驚到了太平天國內部。
按照目前的態勢來看,武昌已經很難再繼續堅守下去。但對太平天國下一步的軍事行動,再其內部卻產生了截然不同的意見。
一是一鼓作氣向被挺進,直搗北京,徹底擊潰滿清,但贊成這一意見的人並不是很多。
而就當時情況看,太平軍直搗北京幾乎是不可能的。太平軍攻取武漢三鎮時,兵力號稱50萬,其中包括大批隨軍家屬。實際能打仗的不過十多萬人。
北京是清政府所在地,兵力集中,常備旗兵近十五萬,綠營兵六十餘萬人。太平軍自金田起義到進入武漢,一直未遇清軍主力部隊交鋒,未殲敵有生力量,冒險北上也很難直搗。
況且,主要來自兩廣計程車兵們,陡然進入天寒地凍之區,必然水土不服,米穀改為麵食,飲食不能適應,不僅生活習慣,而且宗教信仰上,也與北方格格不入,在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壯大隊伍上也確實有不少困難。
這就決定了太平軍北上取勝把握極小,而敗亡的可能很大。
二是攻取河南,在中州之地建都。但是實際掌管太平天國一切軍政要務的楊秀清,卻始終都沒有忘記一個湖南老水手對他說的話:
“河南河水小而無糧,敵困不能救解。爾今得江南,有長江之險,又有舟只萬千,又何必往河南。南京乃帝王之家,城高池深,民富足餘,上不立都,爾而往河南何也?河南雖是中洲之地,足備穩險,其實不及江南,請東王思知!”
但是廣西籍女將卞三娘等卻極力贊成直取河南,“襄樊一路直取河南,進據中原心腹”。
殿左一指揮羅大綱也贊同這一意見:“欲圖北必先定河南,大駕駐河南,軍乃渡河。否則先定南九省,無內顧憂,然後三路出師”
但是這一建議卻被其意已決的楊秀清以天父下凡的手段所打壓。
楊秀清的想法和洪秀全是一樣的,那就是直取金陵。
為了統一思想,楊秀清甚至組織了四十一個人寫了四十一篇文章。
這四十一篇的《建天京於金陵論》言:“金陵地連三楚,勢控兩江,群山屏圍,長江襟帶鍾阜有龍蟠之象,石城有虎踞之形,“出可以戰,處可以守
湖北、河南皆有水患,惟金陵地勢崇隆,民情富厚,且天下糧食盡出於南方,如江西、安徽等省,順流而下,運糧亦甚便易”
在當時條件下,太平軍出廣西,經兩湖,打一路失一路,迫切需要找一個合適的根據地,整休部隊,建立政權機構,規劃全域性。建都南京可以說是一個最佳方案,比之河南、武昌、四川,更有利於太平天國的存在和發展。
當時的東南地區,清朝統治力量比較薄弱,南地區物產充盈,在保證給養上較它區優越。因此對比之下,這比陸路取河南入四川較為有利。
而卞三娘因為自己的意見不得采用,加上楊秀清的剛愎自用,一怒之下帶著其部轉回廣西,這也讓太平天國蒙受了一定損失。
在決定了直取金陵之後,太平天國開始做撤離武昌的準備。
無論是取哪裡,其實對於現在的太平天國來說,都只是一種舍取而已,但是,楊秀清在這個時候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的這一決定卻把一個小人物推到了歷史的大舞臺上。
這個人叫張震,沒有人知道他是什麼時候如橫空出世一般出現在太平天國和滿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