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在隨軍貿易的商人中就有三個肩挑小販即山西太谷縣的王相卿和祁縣的史大學、張傑。他們三人雖然資本少業務不大,但是由於其買賣公道服務周到以至於生意十分興隆。後在清兵擊潰噶爾丹軍將主力部隊移駐大青山時部隊供應由山西右玉殺虎口往過運送,他們三人便在殺虎口開了個商號稱吉盛堂,直到康熙末年改名為大盛魁,而這就是大盛魁商號的創始經過。
創業初期的大盛魁資本並不是很雄厚,由於大盛魁採取的對購貨訂貨很有用的一套辦法,舉凡買大宗貨合價 300銀兩以下的一律現銀交易,用不駁價表示厚待“相與”。
但如果在交易中發現價高貨次的情況則直接取消對方供應商的身份,大盛魁的這種做法使得他名聲在外,這樣一來也就是無人敢來騙它。對於手工業品訂貨,凡選中的手工業戶世代相傳後也不隨便更換加工戶。甚至當手工業戶資金短缺週轉困難時便借墊銀兩予以扶持,就這樣大盛魁取得對這些加工戶的手工業產品的優先購買權。
直到大盛魁一發不可收拾之後的資本十分雄厚,傳說其資產可以用五十兩重的銀元寶鋪一條從庫倫到北京的道路。所以在歸化城裡面長大的人心目中,這座商號不光代表著一個傳奇,更多的是代表著能夠映照出歸化城勃勃生機。
其實大盛魁的總號最初設在烏里雅蘇臺只是在後來又遷駐到了歸化城,一開始經營的基本地區是烏里雅蘇臺和科布多,在烏、科兩地櫃上的店員在櫃上幹過三年學會蒙語以後,就被分配組成若干小組到草原各帳篷售貨。
基本上的分組是一個店員外加再僱一個蒙民,然後這兩個人騎兩隻駱駝另外用兩隻駱駝馱貨,具體販運的商品有磚茶、生煙、洋布、斜紋布及針線之類的走串蒙古包送貨上門。夏天賣了貨後換成羊馬,冬天賣了貨後換成皮張。
在同治這一時期大盛魁的領導人看到茶煙銷路好,於是為了適應蒙民的口味和運輸上的便利,便積極與茶商煙商一起製出名牌“三九磚茶”和“祥生煙”。並且做工越做越精細越做越定型,於是其產品自然頗受蒙民歡迎。
大盛魁從全國各地販運商品到蒙古銷售的貨物來源主要有三種方式:第一是隨時在歸化城市場上採辦,這樣就養活了整個歸化的五分之一的人口;而第二則向外地來歸化城銷貨客商訂購或向歸化城到外地經商者訂購;只有在第三條裡極其個別的貨物才會派出專門商隊去上貨。
“喂,外邊的大盛魁夥計,你怎麼了啊?”
黃亮隔著厚厚的城門大聲喊著,其他計程車兵也都緊張的支著耳朵細細的聽著。
“我們,咳,我們被毛子搶了……”隔著厚重的城門,倒在地面上的人斷斷續續的說著。
“嘶……”
聽到這個訊息的黃亮倒抽了一口涼氣,從小在歸化長大的他自然知道在歸化城外有著那麼一批寄生在歸化城身上的毒瘤——馬匪!
只是從小到大他所聽到過的馬匪全部都是黃面板黑眼睛的同種人,而直到今天他才發現原來那些以前彷彿貴族老爺的毛子裡面,也有混不下去當馬匪的!
這個念頭只在黃亮腦海過了一下他就沉默了下來,由於清末的清朝政府的**無能,早在十幾年前沙皇俄國就在蒙古和新疆以及東北地區開始進行資本和軍事上的雙重侵略,而在這種以國家作為背後勢力的侵略方式的受害者自然是以大盛魁為首的各大商號了。
等到張昊琦急匆匆的趕到時已經是半個多小時後的時間,在命令國民衛隊進入一級警戒之後下令開啟城門,此刻的城外早已圍滿了準備進城的人們,而地上的那位大盛魁的夥計也被人簡易的包紮過,畢竟出門在外尤其是這個兵荒馬亂的時候哪個身上不帶些刀傷藥?
城門開啟後,早已等候在一旁集雲社的“四鄉耆”之一的史大勇以及大盛魁的王炳元,張玉清,這三人也即是大盛魁在歸化的最高領導人,在得知大盛魁又一次被搶之後早就趕到了北門等待。
其實早就在清初時期歸化城就有類似商務會的“崇厚堂”組織,這個組織裡面最高層設“四鄉耆”負責主持日常事務。大盛魁、元盛德、天義德為當時的三家大商號,在其後又有了“集錦社”是三大號的通事司,而大盛魁就屬這個社。
看到城門一開,史大勇帶著王炳元和張玉清集體向張昊琦告罪一聲就擠了出去,在一旁被叫來的大夫也跟著擠了出去。
其實這天發生在這個大盛魁夥計身上的事情並沒有多麼讓人意外的地方,唯獨讓眾人意外的是這次瞄上了大盛魁的居然是金髮碧眼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