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幾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趙通,還不如來道雷劈死他算了。
傅淳仔細端量了他的神色後,小聲回道:“我猜,姑母之所以避著趙通,大概是因為趙通是……你生父那邊的人。”
傅凜淡淡翻了個白眼。
先不管內情究竟如何,只要不是趙通就萬幸了。
****
說來也怪,傅雁回是威名赫赫的“定北將軍”,她的事蹟可謂舉國皆知,但外人對她的印象,卻似乎全都是從她十九歲那年的成名一戰才開始的。
在那之前,她並沒有什麼突出的功績,也沒有任何過人的名聲。
而在傅家這邊,長輩們對傅雁回的上段婚姻全都絕口不提,臨州坊間也只知她是和離後與第二任夫婿尹嘉榮成婚的,至於她前任夫婿是誰,沒人知道。
原本傅淳找了臨川城防衛戍的舊日同僚幫忙,在州府的陳年記檔中翻查自家姑母的婚書,可查了月餘仍無所獲,州府方面竟只有傅雁回第二段婚姻的婚書留存。
“……開始我還以為,是家中使手段銷燬了之前的婚書記檔,”傅淳與傅凜隔著茶几並坐自主座上,手肘支著茶几,傾身湊近他些,壓低嗓音道,“直到我的舊同僚中有人被派去整理官學書樓起火後的殘損記檔,才無意間發現,原來姑母小時是在京中內城的皇家書院求學的。”
京中內城北苑有一座皇家書苑,是雲氏大縉開朝女帝雲安瀾所興。
雖名為皇家書院,但除了皇子皇女、宗室子弟外,也有世家貴胄會因家□□勳得到聖眷榮寵。甚至還有些平民之家,有時也會因某種特殊的機緣或貢獻,被恩准送家中一二子弟進入這書院就學。
傅家雖遠在邊地臨州,可家中數輩都為治理臨州付出了莫大心血,在京中看來自也算得上有功有勞,先帝便恩賞了傅家這份殊榮。
而傅雁回作為當時被傅家寄予厚望的小輩,就在七歲那年被送往京中內城北苑求學,此事在州府是有記檔可查的。
“姑母七歲進京,是延和二年春才返回的臨川。之後她便投了軍籍,做了臨川軍的先鋒營小將,”傅淳頗有深意地瞥了傅凜一眼,強調,“延和二年春。”
傅凜正是延和二年末出生的。
而彼時的傅雁回,已年近二十。
北苑並非國子監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