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看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楚!
可不管怎麼樣,郭嘉和高順都再無疑慮。
這樣的大好時機絕對不容錯過,楚國開始西征時,曹魏為了防備楚國突然掉頭突襲幷州,不得不在幷州西部集結兵力,幷州北部的兵力幾乎被抽空,如果賈逵真的率領幾萬人從北部殺入,那麼頃刻間就能攻破。
此時若高順帶兵從正面咬住曹魏主力,使其兩面受敵,其理當會撤退。
若不撤,那楚國的機會可就來了,完全可以利用這支曹魏軍隊為中心,再狠狠讓魏國栽個大跟斗。當然,這只是想想,曹魏中能人實多,曹操不會明知是坑,還往坑裡跳的。
接下來的一個多月,魏國可真算是天將橫禍!
一支鮮卑大軍突然從朔方郡南下上郡,三日即攻破大城塞,隨之長驅直入,殺進上郡,速度極快。這時候,邊關的急報甚至都還沒能送至魏國都城。
朔方郡在西漢時曾一度鼎盛,可因為兩漢相交時的大幅削弱,境內漢人大減,南匈奴內遷。永和五年,也就是公元140年,南匈奴左部句龍王吾斯、車紐等逃叛,殺死了朔方長史。隨後,南匈奴又引烏梅、羌胡南下,從此朔方郡及所屬縣城幾乎都淪為廢墟,被迫廢棄。其從設定到廢棄,共經歷了約二百六十餘年。此地草原肥沃,只不過後世幾千年間由於過度使用,導致沙漠化嚴重,最終有大片地區淪為沙漠,再也看不到往昔那青綠的草原和山川。
朔方郡如今就緊挨著拓跋鮮卑霸權所在的草原,周智在草原上發展壯大後,借用拓跋鮮卑的大力支援,迅速將朔方聚集的南匈奴和羌、胡各族小部落兼併,並且將自己的刺刃部遷般到了朔方西部一帶的草原上,為的當然是奪回朔方郡,同時也方便出兵涼州和幷州。
曹仁和司馬懿本來率領十萬將士駐紮在上郡,扼守著幷州西邊的門戶,防備西征的楚國突然襲擊。
按理說這樣的部署下,楚國是很難有機會的,十萬曹軍據險以守,足以攔住楚國大軍很長時間,那時魏國可以從容部署。可現在這一切都被賈逵所打破,魏國做夢都沒想到這支鮮卑軍隊是怎麼會突然南下的。即便鮮卑族偶有南下搶掠的時候,可也不會敢像這支軍隊那般,一路南下腹地,與求死一般。
當然,如果他們知道這支軍隊的主人是誰,並且有什麼樣的目的後,那恐怕就不會再奇怪了。
司馬懿反應其實也很快,儘管不知道這支鮮卑確切的目的,但卻意識到必是衝著曹軍來的。果斷做出部署。意欲將其圍殲。可沒想到部署還沒能完成,高順率領的楚國大軍又已經東進上郡。
曹仁當時認為鮮卑將士深入漢土,不足為懼,可以先倚仗險隘擋住楚國,周旋拖延,待抽出兵力剿滅了鮮卑,再回頭與楚國決戰。
可這個策略卻遭到司馬懿竭力勸止,曹仁的策略是建立在鮮卑和楚國乃是各自為戰的基礎上。方有成功的機會,可他卻敏銳意識到兩支軍隊很可能是聯合進軍,且敵情不明,如此情況下,曹仁的策略必遭利用,魏軍根本無法抵擋兩軍有序地配合攻打。
曹仁不聽,堅持按自己的判斷執行,司馬懿無奈,一面派人快馬傳報曹操,一面引本部幾萬兵馬開始安排撤退。
八日後。曹操的回信傳來,只寫了兩個字。
“速撤!”
可這時候已經晚了。賈逵率大軍持續推進上郡郡府,曹仁率兵救援,欲速滅之,沒想賈逵乃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實則早已讓鄧凱分兵繞路南下,殺向抵擋楚國大軍的前線魏軍後方。
高順、魏延和陳到抓住時機,趁著鄧凱給曹軍造成的混亂和恐慌,連破三處要地,曹軍全面潰敗。
曹仁驚聞噩耗,隨之又揮軍援救,結果遭到賈逵趁勢襲殺,傷亡慘重。
此時曹軍可謂陷入末路,好在司馬懿早就預料到曹仁必敗,及時回軍救援策應,並在高順和賈逵分別追擊時,多次設局伏殺,為大軍撤離爭取了時間,剩下的曹軍則按照他早前就計劃好的撤退路線,迅速渡河東去。
可以說,若是沒有司馬懿提前部署,提前準備,那麼魏國的十萬大軍必然全軍覆沒,別說沒機會撤到黃河岸,就算僥倖撤回黃河邊,他們也沒時間集結船隻渡河,那時黃河邊就是曹仁的末路!
只是這一切都被司馬懿所破壞,高順等人錯失良機,眼睜睜看著魏**隊撤到黃河以東,望河興嘆!至於渡河追擊,他們是絕對不敢的,孤軍深入,又有黃河阻隔,過去就是絕路,他們只得就地安排佈防。
當王旭接到戰報的時候,同樣很是遺憾,無可奈何地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