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北宋時候,農業技術有了一些新的發展。農民使用適於不同土壤的圓頭﹑尖頭的犁鏵。為解決耕牛不足的困難,有些地區使用了人力操作的踏犁。
農作物推廣:
一、原始社會: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經種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掌握了種粟的技術,還種植蔬菜和麻。
二、夏﹑商﹑周時期,農作物品種﹑耕作技術和農田水利都有較大發展。後來習稱的“五穀”,在商周時期都已種植,甲骨文和《詩經》也有記載。
三、兩漢時,稻麥種植推廣。農作物除了粟﹑黍等主要品種以外,稻和麥得到推廣種植,也成為主要糧食作物。北方主要農作物是冬小麥,南方普遍種稻。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豆﹑胡麻﹑胡桃等陸續移植內地。東漢時,已有了雙季稻,桑麻種植擴大,新疆地區已經種植棉花。
四、隋唐時期,江淮地區大面積種植水稻,江南地區成為糧食重要產地。唐朝時,廣泛種植茶樹。著名茶園規模大﹑產量多。
五、五代十國時期:南方普遍種植桑柘﹑茶樹等經濟作物。
六、北宋時,北方的粟﹑麥等在江南大量種植,江北廣種水稻。從越南引進的水稻良種占城稻,也傳播到江淮地區。棉花的種植由福建﹑廣東推廣到長江流域。
七、元朝時,農作物品種增多,棉花種植已遍及南方。西瓜﹑茼蒿等引入。
八、明朝時,棉花種植由江南推向江北。明代由外國引進的高產農作物新品種玉米和甘薯,在清代不斷推廣種植,使不適宜生長稻麥的貧瘠土地得到利用,糧食總產量大幅度增加。
九、清代前期,棉花﹑蠶桑﹑茶葉﹑油料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都擴大了,還形成了一些專業生產區域。
興修水利
一、春秋戰國:中原地區已普遍用桔槔來灌溉農田。春秋時楚相孫叔敖修的芍陂,戰國時期魏國修築的西門豹渠,秦國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鄭國在秦修的鄭國渠,都是著名的水利工程。
二、秦朝時,秦始皇為統一嶺南,下令興修靈渠,以溝通湘水和離水,聯絡長江與珠江兩大水系。靈渠是世界現存的古老人工運河之一。
三、兩漢農田水利的地區特色明顯,黃河流域以營建灌溉渠係為主,著名工程如漕渠﹑六輔渠﹑白渠等;江淮﹑江漢之間以修制天然陂池為主;東南以排水築堤﹑變溼淤之地為良田為主;西北則主要是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築特殊的水利工程坎兒井。針對黃河氾濫,漢武帝﹑漢明帝等,都進行過大規模的黃河治理工程,取得良好效果。
四、隋朝:開通的大運河,有利於農田灌溉。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通涿郡,南達餘杭,是世界上最早﹑最長的大運河。
五、唐朝:設專職官員管理水利事業,各地興修了不少水利工程,就大大超過六朝的總和。
六、五代十國時期:南方各國重視興修水利,吳越修築捍海塘,用以抵禦錢塘江潮水的侵襲。
七、西夏的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有較完備的灌溉系統,是主要的糧食生產基地。
八、元朝政府先後修治﹑開鑿了會通河和通惠河,連結原有運河,將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幾大水系貫通起來。元代大運河從杭州可直達大都的積水潭,全長三千餘里。
關於唐朝的貨幣
唐朝貨幣的基本單位:
貫:1000文
1兩白銀=1貫
1兩黃金大約等於8-10兩白銀。
真正通用的貨幣是文、貫、白銀。黃金很少使用。政府計價是以貫為單位的。
第一卷 回到大唐初期
第01章 回到大唐初期
西北地區,一年之中最冷的季節,臘月,北風似萬馬奔騰,呼嘯而來,疾馳而去。冷風似刀。
柳一條倚靠在自家的屋頂,抬頭看著這個時代灰濛濛的天空。任由凜冽的寒風自他的身體穿過。
“爹,大哥都這樣一個時辰了,會不會有事啊?”柳二條看著呆在房頂一動不動的大哥,擔心地說道。
“唉,可能是他想不開吧,讓他好好想想吧。西村的王家,咱們惹不起。”柳老實無奈地長嘆了口氣,大兒子這個樣子,他心裡也不是個滋味。但是那個王帥,確實不是他們這種小老百姓能惹得起的。他爹王堵是縣裡的衙役,平時愛結幫拉夥,在這帶很有勢力,柳老實不想把事情鬧大。
“可是這事確實是那個王帥不對,誰讓他搶咱們的白菘了?